上午Nlp学院请到两位青少年执行师来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心中的理想父母形象。
听着孩子们的经历,我觉得非常震惊:我们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爱孩子,这是无庸置疑的,可是我们父母的爱为什幺会给孩子带来这幺多的伤痛,这是真正的爱吗?真正的爱应该带给孩子的是幸福和快乐,为什幺我们自认为对孩子的爱带给孩子的却是伤痛,却是阴影?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怎样爱孩子孩子才能感到快乐才能感到幸福?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深深反思。
孩子们的诉求重点有三点:
第一点,我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参与和陪伴
第二点,接纳我本来的样子,不要把我和别人比较
第三点,我不要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我要活成我自己
孩子的这三个诉求,我做到了吗?我这样问自己。我没有全做到。相信其它做父母的也没有全做到。
曾经我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极大滿足就是对孩子的爱,于是我们做父母的奔波于挣钱的第一线,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舍不得花时间舍不得花精力,以为给孩子挣座金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可是我们的孩子他需要的爱其实很简单,就只是陪伴。当听到因为想父母孩子做梦梦到父母去世时我无比汗颜,似乎听到了孩子内心的呐喊:爸爸妈妈,我不要钱,我只要你们的爱,你们的陪伴!
曾几何时我们看孩子的目光由刚出生时的无比欣喜变成无比挑剔,总看到有个别人家的小孩比自己孩子强,于是看孩子各种不顺眼各种不完美。于是我们的孩子在这种挑剔中看到自己的全是:我不够好,我不行,我很笨,我不如别人……长此以往,这个声音就会内化为孩子的一部分,即使已经成年这个声音也会时不时跳出来,指责评判自己。于是我们的孩子生命能量越来越低,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自信,于是他干什么都干不成。终于,他终于活成父母眼中的样子!……
接纳孩子夲来的样子,让他活成他自己!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是苹果就让他尽量地甜,是橙子就让他尽量地酸。谁也不会要求苹果酸,橙子甜,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是什幺就让他是什幺,和别人没有可比性,他只需做比较好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要活出自己,活成自己!如果不给这个生命机会,他会用各种折腾也要活成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抬头期,从这时起他开始要活成自己,所以会和家长各种冲突,也要争取自己的自主权。其实我倒觉得孩子叛逆其实真的是好事,父母的教育也有局限性,孩子穿越这个局限性才能成长。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挑战权威并战胜权威开始的。孩子是指向未来的,只有孩子活出自己活出不同于父母的样子生命才能成长,社会才能进步,否则只会停滞不前!试问有哪位父母想让孩子活成自己?还是比自己强?要想孩子比自己强就先从孩子把父母拍在沙滩上开始。
记得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出事的时候看过一篇评论文章,评论为什幺有些名人,成功人士的孩子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的观点是因为这些人是成功人士,所以觉得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可是复制的,于是逼孩子按自己的经验走人生路,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走弯路,就可以成功。然而每个人都最终要活成自己,于是为了活成自己孩子明里暗里进行各种折腾各种反抗,家长越不让做的就越做,做的越大越开心,于是有些孩子最终触犯法律。
曾经还听过一个小故事,我觉得很能说明父与子的人生态度。有两条人生路,一条是蜿蜒曲折的羊肠小路,一条是宽阔平坦的大路。大路一眼就能望到尽头,非常好走,小路特别幽深,弯弯曲曲,很难走。当父亲走这两条人生路的时候,爷爷苦口婆心劝他父亲走宽阔平坦大路,并告诉父亲自己曾经走的是泥泞小路非常难走,希望父亲走大路,这是经验之谈,但是父亲看了看两条路,觉得羊肠小路有意思,他愿意去经验去经历,于是毫不犹豫选择羊肠小路,等他经历干难万险到达目的地,大半生过去了。这时儿子也开始走人生路,于是父亲又开始苦口婆心劝儿子:孩子啊,你一定要选择走平坦的大路,这是我的经验啊……无疑孩子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小路,等到孙子选择人生路时依然如此……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说明父与子对选择人生路的态度。父亲总觉得自己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教训,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有必要把经验传授给孩子,于是对孩子的人生各种掌控不放手,而孩子却非得挣脱桎梏,放飞自我,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哪怕碰到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吧!其实我倒觉得只要孩子能自己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年轻时的经历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只有去经验,去经历才能快速成长,只有去经验,去经历才是活着,才是人生!
就让我们放手,让我们的孩子活出自己,为自己而活!相信我们的孩子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