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2018.3.3)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下面第二段「化处非实」,是指佛说法教化众生的地点,也是假的。前面「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说明常能用金刚般若照见一切法是离一切相,令心无分别,能通达如来说法是无所说,这就是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就叫做奉持。
通常我们观察「三千大千世界」的时候,会认为是由微细的物质组成的;看大地实在就是土嘛,土很微细的、很微细的,科学又说出很多的名字。「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那么所有的微尘多不多呢?「须菩提言:甚多,世尊」:太多了。「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若在佛的大智慧来看,那个微尘就是没有微尘,是名微尘。
大地,实在来说,是众生业力所变现的。有人曾问我:「世界是怎么开始的?如果承认世界是上帝造的,就是从上帝那里开始的;佛教不承认上帝,那这世界怎么开始的呢?」我说:「就从自心的虚妄分别开始的!」心这样分别,就造成种子,以后发生的事,就从种子生现行,就是这样来的。
譬如说静坐时,这一支香坐得不好,不是散乱就是昏沈;然后有支香坐得不错,心里明静而住,或者是修般若的无相观很相应;再下一支香,又不行了,心里还是妄想、昏沈。这样子,前一支香坐得很好,是白坐了吗?没有!因为前一支香明静的力量,在心里熏习了多少力量;虽然下支香很散乱,没有关系;等到又有一支香坐的很好,就是前面那个力量重现出来,又加强了多少,就是这样展转地,渐渐地增多。
再譬如打禅七时,能够第四天有一支香坐的不错,第五天就有两支香坐的不错;第六天、第七天可能更多,也可能减少。这样,有时候低、有时候高,有时候少、有时候多,逐渐逐渐地,终究有一天,所有的香都能坐的很好。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逐渐地熏习,才能成就。所以这样说,阿赖耶识是很重要了!熏习的成绩在阿赖耶识保存着,再有一次熏习得很好,就增加了原来的力量,假设原来熏习的力量有十度,第二次再熏习就变成十五度,这样逐渐逐渐地增加,最后就成功了。所以禅定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说贪烦恼从什么地方来?也是这样子。头一次的贪心,熏成了种子;有因缘又起贪心、有因缘又起贪心,不断地这样熏习,贪心的力量就大起来了。发脾气也一样,愤怒一次,就在阿赖耶识熏习成力量,再愤怒,力量就加强一点、再愤怒力量又加强了。有人瞋心大;有人瞋心不是很大;也有人贪心很大,瞋心不大;有的瞋心很大,贪心不大;有的人贪心大,瞋心也大,智慧很小;有的人贪心大,瞋心大,智慧也很大;完全不一样的,怎么回事呢?都是由自己不断熏习来的,因为熏习的不同,所表现的相貌就不一样!
若前生是色界天的人,死了以后,又回到欲界,虽然不是佛教徒、也没有去修行,但没有男女欲的问题,烦恼也是轻微的,为什么呢?就是前生剩余的禅定力量带到今生来。他若是遇见修学禅定的因缘,因为有剩余的力量,他继续用功,容易有成就。若前生是从欲界天来到人间,欲心就特别重;若从三恶道来,贪、瞋都很厉害的。
所以,为什么有人也不见得信佛,但就好像有修行似的?其实他并没有修行,而是与前生有关系;也就是熏习来的,都是从心的活动所创造的。心识的活动是长远以来熏习,是自己创造的;所居住的世界也是内心创造的。地狱那些苦恼的境界,从哪里来的?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就从自己的业力变现、从心开始的!天堂的境界、人间的世界也是从心开始的!都是因缘有、自性空。
所以「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微尘的本质没有真实性,是毕竟空,只是假名为微尘而已。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前面是依微尘说,现在是统合起来成为一个世界而言。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众因缘和合而有,从业力变现出来的世界,本身实在是空无所有、没有自性,有这么一个现象,就假名为世界。
这样说,学习般若波罗蜜、修行的时候,看见外边种种的境界,也要观察都是毕竟空寂、假名安立、没有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