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手到大师的路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出自于天赋,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之后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和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全都遵循一个普遍的原则。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在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一书里,作者用了大量的艺术家们通往成功路上的练习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的。

为什么可以通过练习成为大师,在艾利克森看来,实际上是通过创建我们的心理表征来形成我们对于某一项知识和技能的条件反射。

而创建心理表征的方法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要想从一个新手成为一个大师,必须通过不断的有目的的练习才能获得进步。而在这不断地练习过程中,这种心理表征实际上是一个人对于一种技能和一种知识,经验累加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这种本能的反应,不仅仅来自于心理上对这种技术和知识的熟练程度的加强,还包括人的身体生理碓这种知识和技能的自然反应和适应。

比如一个人练习跑步,他很久没有跑步,刚开始的时候每天他可能跑1000米就已经很累了,但是如果他坚持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的身体可能就会对这种运动适应,一个月之后,可能她跑2000米,也觉得还能接受,这就是她的身体已经形成了对跑步的接受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就是要通过练习让人的身体形成对某种技能的心理表征。但是,这种练习必须是有目的的练习。

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呢?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单纯的无目的的练习并不会通往成功,因为无目的的练习,就像没有终点的赛跑,只有通过用具体的目标来引导练习,才是具有正确方向的练习。

学习钢琴的人都知道,从最初的开始,是从单手的练习开始到双手练习,不断的向着更精进的方向努力。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因为没有足够的注意力,练习,就会变成无目的的练习,并且无法认识到练习中的错误和进步。

有目的的练习包括反馈。

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在练习中反馈过程中的结果,在练习中,通过反馈来准确辨别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还会存在这些不足。

只有意识到不足以及弱点,才可以进行调整、适应、转变,用不同的方法来弥补弱点。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每个练习,一旦娴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不再前进,只有不断的走出练习的舒适区,才有可能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

由此可见,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也是后天努力而形成的。

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成为熟练的专家,都必须有目的的进行练习,专注的持续不断走出舒适区的练习,我们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