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共享单车,之前有过吐槽,如下:
共享单车玩的是金融概念,即占用用户押金涉嫌非法揽储。一块钱的现金储蓄可以派生五块钱的贷款,这是实打实的基础货币。我要说的是,信息化时代最值钱的是个人用户信息,这些滴滴、共享单车之类的公司打着“创业创新”旗号,实际上对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无丝毫益处,只是疯狂攫取用户信息资源,以图在未来信息社会中成为垄断巨头。而我们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廉价出卖成鱼肉。是时候规范这些伪创新行业了。说到方便,理论上,最后一公里、最后500米、最后10米、最后1米,不应该是用双腿来丈量的么?!难道能骑自行车骑上床?!
此外我还想啰嗦几句,它忽视了两点关键:
第一,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而网约车行业却是个轻资产行业,网约车行业不需要自己投放车辆,因而能够把平台价值最大化,进可多元金控化,退可软件服务化,故当政府整顿网约车行业时,只是业务规模的缩减,网约车行业逻辑和运营模式不受任何影响。而共享单车不同,它需要不断的投放固定资产,这本身就不是商业服务公司的玩法,而是生产型企业的玩法。此外,若单纯投放固定资产也罢,只计提折旧就好,但各种原因导致单车这种固定资产变成了消费品,光折旧不够了,得归到成本项,且还产生了大量费用项,生产型企业却没有销售收入项,这本身就是致命的啊!不用政府规范,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
第二,共享单车没有刚需市场。还是对比网约车,网约车实际上抢的是传统出租车和高端租车市场,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刚需,这与汽车普及和出行方式进步无关。因此无论网约车政策如何变,无非就是各方利益体在这个市场份额的划分问题和以此市场作为基础的市场外延与扩展问题。而共享单车恰恰没有这样一个刚需市场作为基础市场。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刚需早已随着时代发展出行方式进步而被淘汰掉了。共享单车尴尬之处在于错把刺激出的需求当刚需,而刺激需求也会随刺激减弱消失而减弱消失。单车出行只能作为补充性需求而非必需性需求。任何试图大范围复兴这种需求的行为都是时代出行的退化,既不符合科技性持续性原则也不符合效率和成本收益性原则,因此也极易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单车行业对人们出行方式无任何影响,根本谈不上创新进步。所谓创新,一定是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而自行车本质上还是属于人力出行,而人力出行最基本的方式是步行。那么任何出行方式进步的标志就应该是节约人力、提高效率。政府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即基于此选择,而对于个人出行工具,从节约人力和便利性角度来说,已经有了多种比自行车更有效率的选择,共享单车毫无自主生命力可言。)
共享单车行业的爆发有赖于互联网金融泡沫的膨胀,确切地说是PE投资的泡沫化,本质上是由于经济下行期资产端严重缺乏优质项目所决定的。金融脱离实体而搞自我循环,共享单车只不过是个用以资金循环的逻辑借口罢了。共享单车的覆灭也将由PE泡沫破裂所引发。沉淀在网约车行业的几十亿PE尚不知出路,我不知道现在前赴后继的共享单车各路PE该如何退出。
共享单车到底有没有需求?需求是有的,但一定是补充性需求。这种需求不足以单独撑起一个商业市场,只能作为一个大市场的补充部分而存在。这个大市场可以是社会公益市场,那么由政府或者公益组织来进行补贴支持;也可以是一个比如说金融市场或者大数据市场的基础部分,这也是现在各家共享单车企业试图玩的模式,但如果押金用途被规范,金融玩法遭限;而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和出行轨迹等大数据,作为国之重器,您觉的政府还会让其掌握在私人企业手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