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是欧文.戈夫曼。他是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拟剧论”集大成者,美国社会学学会第73任主席。
我们在生活里有时会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带有浓厚的调侃意味。这本书恰恰就是专门研究人类演技的,只不过,这里的所谓演技,并不是指舞台或者荧幕上的那种艺术表演,而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行为当中的一种表演。人们经常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表演向他人展示某种形象,或者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角色。下面,我就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
一,人为什么要在生活中演戏?
一提到表演,在舞台或大银幕上感觉很正常,一放到生活里,好像总有一种很假很装很虚伪的感觉。事实上,人们的日常行为往往不是自己的本能反应,在社会互动和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常常有一种期望——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戈夫曼管这个叫情境定义。比如,学生见到一位大学教授。如果这个教授风度翩翩,温文儒雅,学生们不会觉得奇怪,但如果反过来,一位嬉皮笑脸举止粗鲁的教授可能就不太符合情境预期了,学生们会觉得非常不适应。在戏剧和电影里,这种表演和情景的冲突常常被用来制造戏剧效果,那么在正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举止完美地达到社会情境预期,很多时候也要依靠必要的演戏了。
有时候为了完成这种预期,一个人可能还演不过来,还需要好几个人一起来演,这个时候,一个剧组就诞生了。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在,大家就在教室里嘻嘻哈哈传纸条、吃东西,一旦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大家就会立刻做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其实老师也一样,在办公室里,老师们是同事关系,聊的也是家长里短,互相称呼名字,有时候还会起外号,但一旦有学生进入办公室,老师们就会形成一个剧组,要在学生面前维持老师的形象,彼此的称呼也会变成张老师啊、李老师之类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通常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如果我们意识到“表演”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就会明白日常生活中的表演并不完全是“虚伪做作”,而是一件非常普遍、时刻存在的事,大家大可不必对“表演”一词怀有偏见。
二,人们是怎么在生活中表演的?
这里,戈夫曼引用了“前台”与“后台”的概念来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方式。在前台,人们努力迎合社会预期,因此拼命要做一个好演员,而在后台大家就会放下表演,做回本真的自己。一般来说,家庭就是最常见的后台,家是一个我们最放松、最能做真实自己的地方,这也正是家庭最为核心的功能之一。
在我们的生活里,前台与后台的区分也是处处可见,这种区分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如果后台被观众看到,这场表演可能就要崩盘了。比如主播说悄悄话的时候,忘记关话筒;没打招呼的同事突然造访你乱糟糟的家;或者是表面看起来形象清纯的明星,突然被人发现私下里大说脏话等等。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前台和后台的区分越来越明显,日常的表演也就找到了更广阔的舞台。人们在不同的ID下,可能有不同的性格,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换一个社交网站就换一个身份。所以出现了,有冒充富豪骗网友感情的,有冒充投资商上网骗钱的,更有假装自己是风水大师的等等,放在现实生活里,可能就是一个路人甲。正是因为作为前台的虚拟世界,和作为后台的现实生活距离太大,被看到后台的可能性很小,这也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放飞自我的原因之一。
从我们今天的世界而言,互联网其实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前台,这个前台非常方便快捷,而且能够随时随地满足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表演需求。比方在朋友圈发照片时,大家往往会精心挑选,仔细修图,来展现自己生活中好的一面,刷朋友圈的我们,如果只看到这些前台表演,难免会羡慕别人的生活,感叹自己生活的单调。我们阅读对方的个人资料,看他的朋友圈和微博,但我们无法像戈夫曼那样,观察对方的微妙表情和语气声调,但如果我们知道前台和后台行为的区分,在面对虚拟社区时也许就能理智一点。
三,当人们互动交流的时候要怎么进行个人印象管理?
所谓“个人印象管理”说的是,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形象,因此,刻意采取一些方法来管理个人形象。戈夫曼说:生活中的表演者其实和艺术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仅仅依靠衣装和外表打扮,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好演员,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有三种更为宏观的方法。
第一种,“理想化”,也就是说要搞清楚自己所处情境的预期,自己所在舞台的规则,严格按照理想的标准去表演。比如,你是一个刚进公司的白领,想表现出自己勤奋上进的形象,那你就要清楚大家对这个形象有什么期待,上班稍稍提前到达了,干活怎么把握进度了,对同事的态度如何了,甚至包括公司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默默遵守的着装规范等等,少了一样都不成。
第二是“神秘化”,就是把后台藏好,不要轻易被观众看到。所谓距离产生美,这样才能保证你给别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你在台前想表现的形象。对我们而言,“神秘化”这一方法在互联网时代越发简单,既然自己想展现的形象和真实形象不同,神秘化就是必须要遵守的准则,隔绝了后台和观众,才能让观众对你台前的表演印象更深刻。
最后一点是,好好挑选剧组伙伴和观众。所谓“挑选观众”是指在不同的观众面前得表演不同的剧目,如果难以选择,还可以通过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批观众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比如,很多石油公司都规定加油站的经理必须要来回轮岗,隔一段时间就从一个加油站调换到另外一个站,这么做,就是防止他们和老顾客的关系太亲密,产生私下的行贿受贿,从而影响加油站的生意。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说了人为什么要表演?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表演行为不是完全因为虚伪做作。,而是因为我们作为个体,身处社会中,社会对我们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期待,为了达到这种期待,我们就必须表演。其次,我们说了人们在表演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我们的表演区在台前,真实的自我放在幕后,道具和装扮都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等等。最后,我们讲了,在社会交流中怎么进行印象管理的问题,戈夫曼给了我们三个建议,一是理性化,努力让自己的行为达到最理想的标准,二是神秘化,如果表演的内容和真实的自己有偏差,一定要注意藏好自己的后台,不要被观众看到了,三是要挑选演戏搭档和观众,避免人为的破坏。
假如有一个机会,可以逆转人生您愿意把握吗?
寻事业商机或不甘现状的朋友,请点击加我微信:1385207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