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比较喜欢艺术,也在相关领域工作,平日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也会有意识的对他进行一些艺术输入,朋友总是笑称,我是一个想把儿子培养成艺术家的妈妈。其实,我并没有定那么具体的目标,毕竟靠艺术吃饭是要看天赋的,我想我的心态应该和大部分妈妈们一样,只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审美能力,有艺术修养的人。
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都是靠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在孩子幼年阶段,扩展他们的眼界比技法性训练更重要(想好将来走艺术专业路线的小朋友除外)。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些实用经验,让艺术以可接受的方式融入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1. 展览——体验式的展览比纯观看式的展览更适合他们
孩子在幼儿园至小学阶段,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丰富的时期,同时也非常好动,缺乏耐心。之前带儿子去看了几个纯画展,一开始他还能集中注意力观看,但过不了三五幅后,就渐渐开始不耐烦了,对我的讲解也是敷衍了事,并不断催我走人。对此我也一直很无奈,只能安慰自己,只要坚持不断的讲,他多少总能记住点吧。
现在想来当时是过于急功近利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展馆本身的空间设计,人流情况以及步行动线都会成为让他们“分心”的因素,他们很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静下心去,感受静态的艺术之美。这时,对于展览能带给孩子什么,需要被重新定位。让孩子得到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和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应该优先于审美及品味的培养,也就是说体验式的展览比纯观看式的展览更适合他们。
体验式展览的优势在于能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他们可以伸手触摸、侧耳倾听、与作品近距离互动、或者是浸润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空间环境中....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为媒介,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新鲜体验,击中他们不同的兴趣点。更重要的是体验式展览能让他们在一个现实的实体空间中,感受到超乎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而当他们明白世界有各种可能性时,他们才能放胆去做梦,并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多媒体装置展,雕塑展,探寻空间关系和色彩构成的展览都非常适合这一阶段的小朋友。
前不久带儿子看了同埃利亚松的“无相万象”展,埃利亚松是以人造自然景观出名的大地艺术家,他对空间和色彩的探索每次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巨大的人造镜面金字塔,细密的彩虹雨,光线舞动的小屋,这些都让儿子玩的不亦乐乎。此外,像每年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展和各大美院毕业展也都是内容丰富适合孩子们玩耍的观展好去处,之后有机会也会详细介绍给大家。
2. 读画——以编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共情力和观察力
相较于体验式展览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读画则能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里所说的读画是指在引导孩子观看作品之外,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读绘本的方式,自己编排故事,来表达出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通过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来为故事定基调;又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细节抓取来丰满故事情节。以此有效改善孩子对画作只是粗略看过不走心的状况。
引导阅读的画作类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定,但阅读的环境很重要。之前我也有说过带儿子看了不少纯画展,当时也是想让孩子能够看到真正的原作,因为原作带给人的冲击力是远远大于画册和图片,但最终的成效却不如期望那般美好,孩子很难分辨出一幅原作和一幅印刷品之间“气息”的差别到底在哪里,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总是太容易被分散,在他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很多东西之前,另一个问题总是迫不及待的就来到了他们的头脑中。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在一个合适的阅读环境下(比如家里的阅读角)看一本艺术类画册或图片比去体量庞大的展馆不走心的看一串原作来的更有效。
此外,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参与读画编故事能达到加成效果,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彼此的不同;另一方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拓宽彼此的思路。
3. 绘画——让当代艺术开启孩子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我一直觉得当代艺术非常适合作为小孩子的绘画艺术教材,因为当代艺术中抽象主义和极少主义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两种主义简直是为孩子度身定制的。
康定斯基有过一段对抽象主义非常精彩的论述,他认为绘画的内容并非引起美感的本质,而绘画元素本身的属性,元素间的构图,色彩关系才是引起人类精神对美的共鸣的基本方式,这就好比音乐,只有对音符本身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够利用他们组合出动人的旋律。
在儿童绘画的起始阶段,线条和色彩是他们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得儿子刚开始画画时特别喜欢画纯线条的螺旋(就如下图Alexander的画一样),画人物也是以线条为主,一个圆圈代表头,一根垂直的竖线代表躯干,然后再画四条连接躯干的线代表四肢,之后再慢慢有上色的概念。
所以当代艺术反倒是非常契合孩子绘画的天然习性,让他们学画这些内容非常简单易上手。在孩子临摹的过程中,艺术家精心设计的空间构成和色彩关系能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且开放的线条与色块形式,不会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一种绘画思维定势,抹杀孩子特有的创造力。
技法性的学习可以等孩子培养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后再进行,那时所能达到的学习效率会更加事半功倍,目前就让他们好好的在艺术中玩耍吧!
之后我也会陆续分享一些适合带孩子去观看的展览以及一些适合孩子练手的艺术家作品,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在孩子艺术熏陶的路上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