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文学类网站看到一篇文章《你都上了985、211,凭什么你还什么都想要》,大意就是他的一个人大研究生毕业的中学同学如何恶心到他这个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了。
我本无意与人争锋,然而看到那篇文章还是有些话不吐不快。先来一组数据:211高校共有108所,占全国高校总数6%,毕业生人数不到全国毕业生10%,而985高校的比例更小。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749万,以此计算,毕业于985、211高校学生约为75万。
这些毕业生并非都选择就业,而是选择继续出国或者在国内读研深造,调查统计显示:2015年清华、北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分别为81.33%、79.51%、77.67%;108所211高校中,有26所高校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超过50%,而其中985高校占19所。这也显示了985、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在深造方面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985、211高校得到国家重金支持,从公开的科研资金就可窥见一斑,更何况还有些出于保密未公开的项目,在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很高的,自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在重点高校,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学生一般也能更早接触到科研项目,这是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对企业来说也是十分具有诱惑力的。
“学历不等于能力”这句话有道理,但“高分低能”却是个例被无限放大之后,熬制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毒鸡汤。那些凭借高考高分走进名校的学生走向社会取得的成绩就在验证学霸混得都很好。我曾在篇《大学生更要相信,真正的学霸混得都很好》里写道钱学森是学霸,杨致远是学霸,马化腾是学霸,李彦宏是学霸,伊隆·马斯克是学霸,人家姚振华也是名校毕业的。
不管是统考、自主招生还是保送,能被985、211高校录取的学生在智商上都是不低的。上周和中科大毕业的好哥们说他的几个大学同学14岁被保送中科大,本科阶段就在世界级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本科毕业在美国搞科研项目,2016年底拿到了数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另一位在中科大的哥们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搞世界前沿水平的科研项目。
这两个同学当年在我们高中同班同学中一直都班级前五的,另几位前几名的同学去了北大、复旦等名校。而我只读了一所211高校,也在大二就参加了学院创新小组,在博士生导师指导下跟着研究生做实验。在2012年应届生就业形势那么差的情况下,我们院除了考研的同学,基本上都在校园招聘中签了不错的工作。
当然,非985、211高校的同学也应该自信,你毕业的院校可能非985、211,但可能是行业强校,你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级等重点学科或者特色专业,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燕山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
这么说并非讨好那些非985、211高校的学生,而是以事实案例来说明,我的老东家是一家中央直属企业,单位校园招聘行程一般都会安排在985、211高校,但也会录用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前提就是能胜任岗位的工作,或者就是名校毕业的硕士都可能被同年进入的非名校本科生超越。当然这只是从就业的角度上来说的。
还有个案例,一个高中同学本科就读了一所省属师范大学,硕士在西南一所211高校就读,硕士毕业考取了复旦大学读博,读博期间争取到了到台湾、香港交流半年的机会,还未毕业就收到上海一些高校抛来的橄榄枝。
不管是不是985、211,能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能顺利从学校毕业,就说明智商不低,应该好好利用大学平台。大学投入巨资建设的图书馆、实验室还有高大上的教学楼是供学生们用来学习使用的。每个城市修建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显摆的,是给人读书学习,加油充电的。
想要成为优秀的人,首先内心里一定要有更高的追求。给自年度己定一个小目标,然后以目标为导向,只为实现目标找方法,努力坚持一年,剩下的就让时间去印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