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昨天跟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在广州买了房。”
英语老师的话刚讲完,台下就响起一阵低声惊叹,不只是惊叹刚刚毕业两年的L就已混得风生水起,更重要的是,在大家的心里,L“配不上”这一切。
L是我们的师兄,确切的说,是一个名声在外的师兄。我们进校第一次新生教育,辅导员就面带无奈地讲起有这么一个人,他年轻有为,大二的时候就挂了六门课,包括体育,创造了我们专业的记录。教过他的老师都说,用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来评价他的出勤率,都显得太轻了。
只有一个人对他刮目相看,就是台上这位英语老师。他时常对我们讲起L其实很好学,只是心思并不在课堂上。这自相矛盾的话对我们这群刚离开高中的人而言,显得太假,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喜闻乐见的传言,说L跟老师其实是亲戚。
但只有我知道,L是最值得这一切的人。
2、
我通常在六点起床跑步,每天闹钟响之前的那几分钟,我总能听到对门寝室“砰”的关门声。有天我故意起得早了点,想看看究竟谁这么拼。
开门一看,是L。
L住我们对门,这我知道,但他们寝室还有个学霸,常年占据年级前三,所以我一直以为每早出门的是他。
L匆匆跟我打了个招呼就走了,我瞥到他手里拿着一本单词书。那以后我又碰到L好几次,直到最后他手里的书从大学单词变成雅思真题。
到了大三,我就再没见过L,听说他在做什么项目。当时大家都觉得L怕是想当暴发户,也有人痛心地说都要毕业了,他还不知道学习,看人家谁谁谁,又拿了个国家奖学金,好几千呢。
直到英语老师提起,我们才知道L的情况。原来那两年电商刚刚兴起,大多人都还在试水,而能去做外国人生意的更是凤毛麒角。老师说,L早早就找他商量,准备去广州发展,那里对外贸易发达,机会也多。
我想起了那个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练英语的人,当我们还在为60分欢呼,或者为一两次奖励沾沾自喜时,他早就把目光放到了未来。
跟L类似,我们班里还有一个女生。虽不至于像L的功课这样烂,但成绩也是平平无奇,及格万岁。她室友很不理解,为什么把绝大部分的时间拿去考一个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会计证,我们的专业和就业道路跟会计差了十万八千里,考了也没用。
临近毕业,那个女生已经进了一家很不错的地产公司从事财会工作,而我们大多人仍然深陷找工作的泥潭,面对着紧张的就业形势发愁,就连学霸们也不例外。
王之涣早就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你无法跳脱于自身的局限,不会以更长远的目光谋求自身的发展时,那些高分和奖金非但不能成为激励你的呐喊,反而可能成为不思进取的毒药。
3、
我们上了十几年学,所以早已养成了浓厚的“学生思维”。成绩决定一切,分数就是王道,上学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功课,而奖学金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奖励。当然,这些想法没错,但当你即将毕业,踏进社会,才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远见。
我们那所学校位于四川某座破败的四线城市,而我们那个专业里的人70%都是调剂过来的,换句话说,几乎没人喜欢这座城市, 也没人喜欢这个专业。
于是大多人得过且过,只求混个文凭。少数人倒也努力学习,但只是为学而学,只要学年奖学金到手,那就功德圆满,至于学了怎么用,这个专业以后有没有前途,我从未听人讨论过。
我们总会容易认为大学就是人生的最高成就,所以把学校里的事做好,就不会有后顾之忧。
但大学,只不过是另一个新起点。
有些人从不在乎奖学金多少,也不在乎老师同学会不会夸奖自己,他们心里早就有了坚定的目标,知道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按着自己步子慢慢前进。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如果你也觉得自己在做的事索然无味,那不妨跳出来,想一想,自己究竟喜欢干什么,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没有什么成功是白白飘来的,当你惊讶于别人为什么轻松跑到了终点,那可能只是因为早在你出发之前,他已经开始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