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里面,说一个人或一桩八卦很吸引人,很值得大聊特聊的时候,有时会用「非常可口多汁」来形容。
顺着这个英文形容词去想,也就是说,讲话的时候,不要把事情讲得很「干」、很「没汁」。
举例:
「请问你做什么样的工作?」
「我是心脏外科医生。」这个回答很简明易懂,但是有点「干」。
「我常常把别人的身体打开,让那个人再多活两年。」嗯,这个回答,字比较多,「汁」也比较多。
你不必甘心让自己被一个干干的职称给绑住,遮盖了你的特色。
「你暑假要去哪里?」
「要去一个男生也可以围上漂亮裙片的地方。」
其实只是去巴厘岛罢了。你如果直接回答巴厘岛,谈话大概就会往很一般的方向走。但你用这个经过调味的方式回答,就显露了你感兴趣的事、你的审美口味、你的性别观念或者你的观察能力。
多几个字,就提供了很多别人对你的想象或推测。
你用呆板的说法,就会得到呆板的反应。你用比较有滋味的说法,就可能得到比较有滋味的反应。
这段话摘自《蔡康永的说话之道2》。
康永哥大概是把「可口多汁」这条说话原则贯彻得最为彻底的人啦。书里每一篇小文章都简短易读,篇幅目测多在1000字左右,使用大量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手法,读之轻松愉悦,甚而开怀大笑,被躲在文字后面那个诙谐有趣的人逗得乐不可支。
这大概就是《说话之道》能成为畅销书的关键原因之一吧:因为很容易下口啊!固然有部分人喜欢啃烧脑干货,但想来甚少人会拒绝轻松愉悦、风趣幽默又启发感满满的内容。
来欣赏下今日摘抄呗。感兴趣记得阅读原文,打包票绝对可口多汁!
1、关于照镜子
人类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好几次,却可能好几年都不会听一次自己讲话的声音和内容。这是一件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想来却不可思议的事。
很多人照镜子时,连一根头发翘起来都会马上梳好;要是一根鼻毛伸到鼻孔外、牙齿上沾了一些菜渣,立刻被爱漂亮的人视为值得崩溃的大事。
然而,说话呢?
在说话方面,大部分人根本不照镜子,不检查自己在说话方面有没有露鼻毛、沾菜渣,不仔细听自己说话的语调、声音、节奏和内容。
最妙的是,虽然我们仔细打扮整齐了出门去,但也未必有人盯着我们看。可是只要我们开口说话,不管是点菜还是投诉,上台作报告还是私下聊天,那可都是一定有人在听的哦。
也就是说,我们的外表,当下未必有观众;但我们的说话,当下却一定有听众的。
未必有人看的外表,我们如此重视,而必定有人听的说话,我们却不加修饰、很少检点,只凭着与生俱来的本能,加上成长过程的习惯,就这么一路说过来了。
2、关于言语乏味
对于食物,我们食量有限,肚子一旦被塞满,就不觉得食物美味了。同样,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也食量有限,遇到滔滔不绝的人,用一堆废话把我们塞到撑,那么不管接下来对方说出何等的金玉良言,我们也是听不进去了。
固执地相信肤浅的表象,遇到任何事情都只用一种逻辑,或者,以为大家都这样说,就一定有道理。以上种种,都是使人言语乏味的根本原因。言语中充斥着未经思虑的见解,就好像餐盘中盛着还没退冰的冷冻肉块或冷冻水饺,就端上桌侍客了。
3、关于自知之明
在说话之时,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得很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我们自己听不见,却都一心以为是对方听不见。
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却似乎怎么也听不明白时,我们最好冷静下来,想一下以对方的历练或智商,是否真的会听不明白,还是其实不明白状况的是我们自己?
4、关于自嘲与自信
小S为什么能够喊出这些话,作出这些表情?除了天赋英才之外,最重要的当然是因为她知道大大咧咧说出大家的心底话,大家不但会松一口气,而且会开心,而小S喜欢大家开心,一点也不怕被认为粗鄙,她带头揭穿自己,摆明了「大家都是人」的立场。
自嘲,是有信心的人,才做得到的事。
自嘲不仅仅是说话的一个招数,也是自信心的外显。我们不必常常刻意自嘲,那样反而会很可怜。我们不妨先找到自己可以有自信心的来源,再把自嘲当成自己偶尔放松的空当,你会发现,你一放松,别人也跟着放松了。
更珍贵的是,你一放松,宁愿嘲笑自己也不嘲笑别人,你就渐渐变成有幽默感的人了。
5、关于说与听
书要好看,不会是以字多取胜,如果字多的书就好看,那么厚厚的字典应该是最好看的了。电影要好看,也不会是以长度取胜,有些电影太长,看得观众会感到很累。说话也是一样,话多话少都可以,重要的是令听的人舒服。
如果想在说话方面力求表现,千万别忽略:可以在「听」的能力上力求表现,而不是一味在「说」的能力上力求表现。
说话说得漂亮,那是绽放在空中的烟火;而比较无人注意的倾听能力,则像是透明的空气。虽然烟火绽放时,没有人会去注意空气,但如果没有空气,烟火无论如何都点不燃,更不可能绽放。
6、关于打动人心
最能打动人心的其实是你具体显示了你对面前的这个人「感兴趣」。
如果态度冷淡、要死不活的,那不管讲的内容是什么,气氛都会很差。电影中的吸血鬼们聚会聊天的时候气氛通常很差,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吸血鬼活太久了,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阴阳怪气。
没知识、没见解、没幽默感,这些也许都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改进。可是对生命中出现的人、事、物怀抱热情、深感兴趣,这是你一念之间就能改变的。
7、关于平常心
尊敬当然很好,但尊敬到害怕,害怕到发抖,发抖到没完,那就变成了困扰。
把任何神坛上的人物当成平常人来对待,绝对不是不敬,而是会让彼此都轻松说人话的好心态。
评审也好、巨星也罢,都和我辈一样,会疲倦,会想回家,会期待一点有趣的想法或对话,喜欢被温暖地对待,期待下一顿吃些好吃的。
人渴望和厌恶的东西都很像。你把对方当大神、女神、男神,你失去了平常心,就容易变成一个紧张鬼,扰乱了自己的导航系统,飞不准方向,也降落不对地方。
8、关于尊重对方
琐碎又必须正确的信息,例如药名、地址、日期等,适合用短信来说。······就算略为急迫,来不及等短信往返,那么当对方接起电话时,还是不妨先加一句:「请问你现在方便讲电话吗?」不得已要请对方用笔记下时,先问一声:「你方便找笔记一下吗?」
如果不是非常熟的朋友家人,那么,尊重别人的时间,也了解时间是别人最珍贵的资产,我们随便「借」五分钟说话,是永远也「还」不了的。我们是活生生地从别人有限的生命中「夺走」了五分钟,这五分钟别人是怎么样都要不回来的。
9、关于专业表现
人与人因彼此的专业而互相接触时,那就是行驶在专业的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上,迟到就是耽搁别人的时间,报告没准备好就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生活中当然有大小事件,会影响我们在专业上的表现,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用「我感冒了」这类的理由当作开场,是天真地以为现场所有人会因此先给你在考卷上打个大钩,再给你加十分的安慰分吗?
答案是不会有大钩,也不会有安慰分。这样的开场只会使现场气氛在一开始就陷入低潮,使你的报告听起来比原本更弱、更没力。
专业的世界描述起来似乎有点冷酷,但扪心自问,你也不是出于对老师或老板的爱慕而去上课或上班的,对吧?人间是有情,但不是处处都有情。
10、关于人情拿捏
对服务生淡淡说句谢谢,对带给我们大好机会的贵人也只说句谢谢,对在关键时刻借我们十万块钱的人也只说句谢谢,对帮我们开刀六小时的医生也只说句谢谢,这样有分出轻重吗?自己心里真的有体会到欠了对方多少人情吗?
心怀感激的时候,用言语表达出我们感激对方的理由,这不只关于礼仪、关于说话,这是关于我们立足在这世上的心态:我们真的有理解到是靠了哪些人有意无意的成全,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借由说出口的话,训练自己感激的习惯,也训练自己拿捏人情的轻重。再提醒一次:你说出口什么样的话,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前阵子我看到一则外国某作家的致谢内容,实在是忍俊不禁,很想写在这里:「·····最后,我一定要在此特别提到我的太太以及三个孩子。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我这本书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写好了。」(嗯,这一段实在是太好笑了,所以忍不住一并摘过来哈哈哈)
11、关于吵架心法
我对吵架有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不要否定对方存在的根本立场,不要攻击对方的人生立足点。
比方说,小孩摔倒了,丈夫如果很生气,可以责备妻子怎么这么粗心,但不要说:「你这个妈妈是怎么当的!」
丈夫轻信人言,拿钱投资不可靠的生意,一下就赔光了。妻子可以责备丈夫,叫丈夫头脑清醒一点,不要继续想抄捷径,但不要说:「男人做到你这个地步,根本是窝囊废。」
我们都常犯错,可以责备我们的错误,但不要否定我们存在的根本立场。骂出这种话来,那就是把对方骂到悬崖边了,后面就没有路了。
至于被骂就生气的人,我的建议是:我们没事可以练习骂骂自己,如果能骂出道理来,我们就越来越能够平静地接受别人的责骂。
很多吵架没内容,没启发,就只是制造一大堆言语的垃圾。这些垃圾堆在你心里只可能令你心里越来越臭,而不是却来越清爽。
所以我虽然因为从小辩论比赛的训练,还算能和人斗嘴,但我不想写「吵架必胜攻略」这种内容,我倒宁愿陪你一起练习,怎么平静又省事地面对那些找你吵架的人。
但愿我们说出的话,能温润如珍珠、善良如钻石、悦耳如铃铛,或者好玩如皮球,而不是发臭如垃圾啊!
12、关于音量控制
掌控全局的人,会对自己说话的音量有自觉。不必要的小声很失礼,显得你很没自信。而不必要的大声也一样很失礼,表示你连拿捏适当音量的能力都没有,不但多花力气,而且还干扰到不相关的人。笨拙程度等于每次钉钉子都敲到自己的大拇指。
为什么喝醉酒的人讲话容易变得很大声,因为他的衡量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都瓦解了。
那么,根本没喝酒的人讲话也那么大声,当然也就令人判断这人既无衡量能力也无控制能力。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难免令人怀疑这人其他方面的控制能力。
不必要的大音量不代表开朗,也不代表好亲近,大概就只代表缺乏控制力,以及不替别人着想,或者听力已经退化。
想一下老虎或者狮子。狮虎想要咆哮的时候,是可以吼很大声的。但接近猎物的时候,它们会把脚步放得极轻,捕猎才会顺利。
对于自己发出的声音,连猛兽都有这样的衡量能力和控制能力哦。
13、关于最高级词汇
「大字眼」用得多,就会失去力量。随手滥用,再顶级的形容词都会变得普通,还会沾上油腻腻的江湖味。
武侠小说里,那些外号叫什么「威震八方」、「横扫千军」、「拳打这个脚踢那个」的江湖人士,通常都是上场来挨揍的。
「大师」、「女神」、「男神」这些字眼也都一样,听得人都麻痹了,等到真的大师、女神、男神出现时,就词穷了。
我们平时说话时,最好也能对「最高级」之类的形容词节约使用,倒不是乱用这些字要收费,而是这些字的出现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信赖。
只要我们把三家以上的火锅店都形容成「有史以来最好吃的火锅店」,别人以后自然会对我们的意见打折扣。
康永哥在每本书的绝大多数篇章里都是漫不经心、欢乐逗趣的语气,但到了最后一篇,他一定会走心地、一本正经地,写下一段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话。比如《说话之道1》卷末,他写下的是:
本来就是为了让你能和别人连接,语言才存在的。可惜这么多人只顾自己使用语言,却不在乎别人了。我觉得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在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时候。
靠语言确认了彼此的存在,此时语言最美。
而在《说话之道2》卷末,他写下的是:
说话是一件我们靠自己用一点心,就可以不断进步的事。尽管说话一定涉及别人,就像在路上开车一样,而我们遇到的人可能白目、可能粗鲁、可能诡异,也可能不可理喻。
但不能因为别人乱开车,我们就也跟着豁出去乱开,因为事关自己的人生幸福。别人也许横冲直撞不当一回事,但我们还是会在自己做得到的范围内,把这件事做好。
嗯,事关人生幸福,小心驾驶,别乱开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