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又即将过去,两天时间,回想一下,竟然想不起做了些什么,浑浑噩噩的;有些事情在脑海里,难道只能是想想而已,我不甘心总是这样。
几天来,我看的书是《芙蓉镇》,没有这本纸质书,所以,看的是电子版,实际是以听为主,因为不受限制,做活儿、走路都不影响,又能解放眼睛,缺陷是效果有些不如人意,因为看和听毕竟是两回事。
这两天,气温大幅度上升,走出户外,感受到的是热气蒸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出行,街上的人流车流更拥挤,周末经济显现突出。
经常去的一个超市,豆制品柜台有个营业员,有次去买块豆腐,她跟我攀谈起来,说她父亲曾在我们单位,那次,我只听到她说的这些信息,其它的说了些什么,我没有听清,旁边人声嘈杂,人来人往的,就赶紧离开了,害怕影响她的工作。后来,每次到超市,都要要远远的看她在不在?若在,经过时,总要跟她打个招呼,若不在,我也觉得很轻松;时间一长,我竟以为成为一种负担了,可还没有弄清她的父亲是谁,我真是无用!这么一年小事都办不好,因为我去做什么,走路都是风风火火,来去匆匆,不愿在任何地方,浪费时间,也不能理解在大街上、在超市、在任一地方,晃晃悠悠、信步慢行的人。下次吧!若再遇到她,一定要问清楚。
今天去超市比较早,又有幸见到大妈们在抢包菜,就是因为便宜呀!每斤0.38元,旁边的西葫芦每斤0.48元,就无人问津,营业员推来一车,刚往柜台一放,大妈们便轰一下下手,营业员一直在喊着“不要抢”“不要抢”,但哪个会听她的?柜台上的包菜瞬间便被抢空,剩下一两个,是明显有坏的部分,我看到大妈们没有因此而发生冲突,这真是幸事!
两天之中,看了三部电影《芙蓉镇》《英雄虎胆》《英雄儿女》,《芙蓉镇》是结合书看的,也为再次重温三十多年前的感受,这部电影还是刚上映时看过,那时我还在上学,当时,一切的记忆都储存在脑海里,那个小电影院就在我住的附近,想想它的变迁,也像小说中的人生一样,曾做过酒店、超市、小饭店,现在是服装店,真是几经浮沉。电影跟原著基本一样,这是我喜欢的,因为这是尊重原著的表现。
后两部是跟着电影频道看的,此类电影是我永远不会错过的,每看一次,就被感动一次,尤其是今天,看《英雄儿女》,我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一边看一边拿着湿毛巾,在擦不知是鼻涕还是泪水,我的表现,也许若别人看来理解不了,但我真的情不能自已,战争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了,活着的人有几个能想象到它的残酷,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永远是人们应该追求和发扬的,当王成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声音时,有谁看了能无动于衷,不为之感动?
因为《英雄儿女》是根据巴金的短篇小说《团圆》改编的,虽然早已知道,但一真没看过原著。今天,在看完电影过,又找到巴金的小说看了一遍,顿时觉得电影比小说不管在结构上还是情节上都要好很多。
电影中重点塑造了王成的形象,原小说中只写了王成参加战斗后,没有再回来;原作中小刘(即刘正清)为炸敌人的碉堡而失去双腿,原作跟电影的叙述手法不同。
《英雄虎胆》已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但每看一遍有一遍的收获,我以为其意义不仅在于电影所展现的故事情节,还有对老一代电影表演艺术家给人们塑造的影幕形象而产生的敬佩之情,更为他们的表演艺术而折服。像于洋、王晓棠、郭振清、蒲克等。
只要是周末,晚上便睡的迟,自然早上起的也迟,因此,大大压缩了白天的时间,真不应该!一晃两天就要过去,明天又要上班,今晚必须早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