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读《课堂,可以这么有滋有味》有感
2020年的暑期,由于我们这里还暂时处于战“疫”的特殊时期,在各种忙碌之后,算是可以利用好休闲的时间跳出日常的工作。反观自身的不足,不断的读书来积蓄自己的力量。
朱光潜先生说“此时,此身,此地”,我说,从现在起,从自己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建设,怀着教育的理想,步入真实的课堂。
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他也自然承载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和意义。一个教师最高光的时刻,最高尊严的时候都是立于课堂之时。而《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这本书的作者是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之一的郑英老师开篇所言。每每读到此句,我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而我们老师的每一点自我提升,都会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一次“微革命”。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尽心守护自己的课堂,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智慧、灵动和张力。
一、热爱学习,坚持专业阅读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当我们对艺术和科学处于一知半解时,帮我们的每一节课仅仅是照本宣科,有时自己都觉得是味同嚼蜡,心情愉悦不起来时,当我们自身不能利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孩子,全然责怪现在的学生怎么不知道学习云云之类的时候,我们真的就需要静下心来学习和反思自己了。
我们作为教师,要求学生读书的时候,可我们对了,很少阅读。大家可想而知,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怎么能教出爱读书的孩子呢?我们有时甚至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没了答案我们有时就无法解答。其实是我们首先选择了放弃,放弃了自己钻研教材、追求教学教研的快乐,也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因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学有所获。喜欢我们的课,我们就只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我们的课堂探究中去。读书,学习,专业阅读,专业反思就成了我们一直要坚持做下去的事业。
郑老师的这本书中的内容,无不反映了郑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育教学智慧。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理念,无不反映出郑老师的专业素养之高远和功底之深厚。同时给我们一线教师,做出了很好的价值的引领和理念的更新,视野的开拓。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不去阅读,这无疑是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引领和示范。
二、热爱课堂,提高专业技能
教育的责任在于唤醒。真正需要唤醒的,首先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师“醒”了,投入了问题便总有解决的方法。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就是教材,就是课堂的起点,教师的精神高度决定了课堂的高度。
(一)通过阅读本学科的教材,熟悉教材编排的体系架构。作为一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需要把初中六册教材的文本内容、知识点烂熟于心。还要弄清每一本教材,单元章节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课本,这样就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这大概需要一两周的时间去提前着手,不要等到上班再去完成这项工作。我们要做到敬畏教材,敬畏课堂。
(二)研读课程标准(2011版)、青少年法治大纲,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文件精神。要做到逐字逐句的去读,边读边思考,边理解里面的深刻含义。同时还要联系我们的文本有哪些内容是道德类、心理类、法律类,国情国策类知识,这些类别的内容分别对应的是课标的哪些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宪法法律,如:《民法典》、《香港安全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还要做到及时关注时政新闻。
(三)修炼自身的课堂技能。教师的最高尊严在课堂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假期,我还用心留意学习强国app,在这里我还长期观看《这就是中国》节目,学习了解了许多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类似的还有名师课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研网,人教微研,新疆教科研等权威公众号。我及时阅读上面的许多重要的文章,观看许多专家、名师的公益讲座。通过观看名师的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有时不惜需要花钱购买,但是自己却也乐此不疲。我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也学习他们课堂处理教材的亮点,只要用心学习的办法很多,不过前提是我们还要知道关于思政课真正的专家名师有哪些?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去方便读专家,名师的专著。例如暑期我目前就阅读了刘祥老师的《改变从写作开始:与写作实用技巧30讲》和郑英老师的这本《课堂,可以这么有滋有味》、吴又存老师的《达成生命成长之美---我的教学新视界》和《全球通史》等,并且写下了读后感。当然还有我全年订阅了的学科专业核心期刊《中学政治参考》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月刊》等。我在更新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从开始的模仿到现在自己也尝试着去创新。学习他们的专业成长:读书+写作,教学+反思。
例如: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中,关于课堂修炼的内容包括,走出课堂的“伪生成”、“伪合作”、找回教师的主导地位、关于提问、情境设计、课堂评价、分数、借班上课的前五分钟、课堂上的干扰现象、架起口头禅的防火墙,逆境和顺境、赏识教育、教师成长中的疑惑解答……每一部分内容都从存在的现象-背后的成因-操作建议,不单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还还有具体的实例分析,切中肯綮的策略。
三、热爱生活,求真至善臻美。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运气也不会太差。我们的课堂素材,都是来源于我们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和喜闻乐见的现象。而郑老师这本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的理念,案例,课程,资源等无不来源于生活。一个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是来自于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人和事。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的成长遭遇暗礁或者成长的道路是很顺利的时候,我们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学会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反思自己,多多积累理论知识和酝酿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学会走出小我,融入大我,构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身体力行,做孩子们无声的榜样。这难道不就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么!
我们不能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调整风帆,没有人在我们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监督我们。一切还要靠自己的自律。在教育的路上,我们一定要做一位学习型和反思型的教师。自助者天助!唯有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自我唤醒,才能走向远方。
由于自己属于写作中的菜鸟,刚刚起步,文章的架构和文笔不是很好。请看到文章的你们多多批评指正和留言指导。本人感激不尽。
梁增杰写于家里
20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