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如果我是这个年纪我在做些什么呢?如果我活到这个年纪,我应该儿孙满堂了吧~我应该耳聋眼瞎了吧~我应该反应迟钝而不知世事了吧~我以前甚至无法想象自己的96岁。杨绛先生在这个年纪写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在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在翻译文学作品,每天还在看着国内外的杂志,同小辈朋友们聊天时仍然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先生在这个年纪里活得充实,心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自从知道了先生,我就知道了自己的老年除了坐吃等死晒太阳之外,还是有很多用处的。也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我越来越积极地面对生活,越来越充实的生活了。
那这本书里,杨绛先生说了什么?
人,鬼,灵魂,躯体,死与生,人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挣扎。但凡是人都曾思考过这几个话题,哪怕是脑海中的一闪而过。先生并没有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还是她以前说话的态度,实话实说,没有美化也没有删减。
首先是诚实的问题:
在我们普通人之间,道高德绍,能克己为人的也不少,很多默默无闻的人都做到了克制“小我”而让灵性良心占上风。尽管他们达不到十全十美,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
越长大见过的人越多,越觉得小时候学到的基本美德难以实现。诚实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不带鄙视也不带骄傲的同自己相处,真不简单。我们被别人轻视的时候要么生成保护模式,抗拒别人的只言片语或者是缩到保护壳里成为了受害者。当我们被别人称赞几句,很难不洋洋自得从而飘飘欲仙,且看看身边那些我们不能够理解的盲目自信的人就知道了。诚实而不卑不吭,做人也就不至于太差了。
再看看用功的理解: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虽然自己不安于现状,每次在作出改变时总不自觉地生出害怕的情绪。不确定感总是极易消磨自己的斗志。所以越是闲人越是很少看书和进步。闲人不求大富大贵,在安逸的日子里过得很是舒服,以至于连最简单的礼貌都渐渐丢失了。菜场里斤斤计较的买菜阿姨不仅仅是因为家境清寒。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愈活就愈容易忘记吃苦,也愈怕吃苦。我想自己要保持读书的习惯,让这些前辈们时刻告诉自己吃苦不可怕,走得弯路多了,就不再抱怨难走而是欣喜自己看到新的风景了。这个路还在走,我想可以一直走下去。
最后看看理想吧:
理想应该是崇高的,难于实现而令人企慕的,才值得悬为理想。
在理想的道路上总是一直忐忑而又一直走下去的,唯有忐忑不安,我才能时刻学习和修正自己的错误,也唯有它崇高,才值得呕心沥血为它。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老人家说了,先把人做好了,知道生为何,从而也就可以面对死了吧。
这本书的注释是十四篇短文,特别有意思,同前文的联系也不大,推荐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