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雄关漫道
似乎每一个男人的一生都无法绕开一个男人,毛主席,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也开始迷恋上了这个神一般的男人,他的思维和眼光令人深深折服,于是我在网络上搜索他大量的历史资料,企图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人的一生,从他儿时的生活,到他走出老家求学,然后就是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以及内战结束,最后到新中国成立。
伟人用一生来践行他的思想,我在看毛主席的一段采访时,记者问他一生之中指挥过那么多战役,是不是三大战役才是他最得意的,他的回答则是四渡赤水。我看了很多关于四渡赤水的历史资料及影视作品,“用兵如神”这四个字子他身上体现恰到好处,他说:指挥的最高境界,是指挥敌人。时至今日,四渡赤水仍然是时间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令无数的军迷奉为神来之笔。
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读不出半点伤春悲秋,更看不到一丝无病呻吟,是伟大的时代早就了他,以至于他在娄山关八面被围,四面楚歌时却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样的千古雄文。亦或是在长征九死一生的艰难时刻依然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样的诗句,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超级领袖,才能将千疮百孔的旧社会彻底覆灭,才能带领迷雾中的国人重见天日。我非常喜欢伟人的作品,因为他的政治文化简单明了,只指问题所在,毫不拖泥带水,直击要害解决问题。
小桥流水
虽然我被伟人的精神深深折服,但我任然是个适合写小桥流水的人,生活物资过剩的今天,我们不在像新中国成立时期,为了温饱而到处奔波,把建设新中国作为人生目标。人们的病从当初的肢体上转移到了心里,生命就是一团欲望,当所有的目光从集体转移至个人身上时,所有的纷争又将卷土重来,只不过这一次纷争的名字叫做内耗,当欲望暂时消解,每个人审视自己灵魂的时候都会发现他顽固的可怕,那些曾经以为的改变,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的潜伏。
伟人的一生,铁打的身体,从来烟不离手,天天通宵熬夜工作,却仍然身体硬朗,甚至在晚年时游长江,从现在的角度看,这样的工作强度,这样的生活习惯,放在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将无法承受,更不要提长寿二字,但伟人却是到83岁才寿终正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放在那个时代再合适不过。掌控全局是一件非常消耗心力的,曾经在病床上、担架上指挥战斗的将领比比皆是。
黑白世界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止步不前,永恒的困在这白天与黑夜之间,似乎成了每个人共同的命运不经意间就到了周一,又是不经意间,已经到了周日,那些原本的生活计划全部搁浅,一推再推,那些曾经生命里鲜活的炙热人,如今也是变得遥不可及,就连样貌也开始变的逐渐模糊。这个时代似乎让自己好起来很容易,就是简单的早熟几天,忽然就会感觉生活充满希望,精神神采奕奕,但让自己不好更容易,只需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让内心跌入深渊之中。
我有个朋友,在这几年的婚姻的生活里,他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的逃避现实的生活,对于家里的各种琐事偶尔上心一下,但大多数时间都企图找个地方躲起来,对于儿女双全的生活,他更想时时刻刻把自己灌醉。我感觉的出来他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来说内心背负着极大的矛盾,一方面在拼命的迎合社会舆论,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有家有室的男人,但另一方面,他却在通过各种方式在逃避这段关系,我曾在他的车子里、酒吧里、公园里看见过他假装认真做事的样子。但是巨大的撕裂感在有些时候让他变的胡言乱语,但是再心有不甘,我们谁不是最终会为了自己选择而买单呢,就算一直孤身一人,只背负自己的命运,亦或是儿女成群,背负起他人命运,最终我们还是在主动或者被动的做出选择。
没有答案
7月是一个悲伤的月份,因为最接近的8月的忧愁,我不禁想起了林徽因说过的这句话。去年7月,我将小韩送走,离别泪眼婆娑,那时我们彼此都说会再见面,可时间老人终究还是开了一个玩笑,自从那次以后,我们便至今不曾相见。于是回想至今,起能让我提笔写进故事里的人,似乎只有韩小姐一人,记得刚开始和韩小姐在一起的时候,暴躁充斥着我的日常,看到她笨手笨脚的样子时常弄伤自己,我不禁感叹世上还有如此平衡力差的人存在,头撞在门上,胳膊撞在墙上,以及各种莫名奇妙的受伤场景不胜枚举。那我为什么会暴躁呢?可能和史铁生刚残废坐在轮椅上是一个心态,想去爬长城,但身体甚至走不出家门。于是便有了很多的雨夜疾书,那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千字长文,现在再翻来看时,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只有两个字“极端”,但随着磨合,最终两个人也成了无话不谈的人,各种各样分享和聊天占据着大量的彼此时间,后来有了共同旅游的经历,让两个人的距离直线拉近。但谁的恋爱不极端呢,若是遇到了上心的人,哪怕是残疾人都会有对生活重拾信心的勇气。所以我之前的整个人生,从未遇到过像小韩这样“奇奇怪怪”的人,但故事最终成了故事里那样,悄无声息的结束,连同遗憾。
也似乎是因为她的奇怪,让我在至今为止的几年时间里常常回想那短暂的共同时光,聚少离多,最终变成了再也不见。但刚开始,我觉得生活应该有张试卷,我们都是答题的人,但后来我又觉得生活的这张试卷似乎没有答案,因为无论怎么作答似乎都可以交卷,但白天与黑夜往复时,一切归零;但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连试卷都没有,我们可以随时离开,随手摆脱任何一种让自己不爽的境遇,随时做自己主人,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用为自己行为当场买单,只是不断地重新开始。
天地孤影
遗憾会伴随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于我的母亲,他的遗憾可能是没能见到外公最后一面,对于我的父亲,他的遗憾是可能是没人能读懂自己,哥哥的遗憾我不得而知,我的遗憾大致是做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事情,眼睁睁看着一颗苹果腐烂,看着一枝花朵腐朽,看着一个爱的人走远,只能把遗憾写在字里行间。似乎你爱的和你一样,一样的固执、一样的孤僻、一样的满心欢喜、一样的孤独和追忆。
生命的轮回最终还是让我们走上了父辈的路,而辛辛苦苦的流离辗转也只是在某一刻回到了历史的原点。我在年少时经常抱怨父亲,当初为何不再努力一点,不至于如今的家徒四壁,但我现在的我似乎成为了父亲,我能看出来他比任何同龄人都要拼命,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将所有的生命能量全部交给了土地和这个家庭,看着他将所有的收入一分不留的拿去还了哥哥结婚时借来的债,我觉得世界上应该没有任何人能质疑他的伟大,因为从我记事起,便将每一份收入都花在了养育我们身上。所以追忆似水年华时,我的父母是真正做到了纯粹,他们也是我生命中见过的最纯粹的一对夫妻了吧,我记得我儿时,母亲总是将家里好吃的毫无保留的分给路人,而父亲也只是在一旁附和着没关系。
攻守人生
细细想来,我的生活像极了一场战争,因为时常会面临攻和守的选择,可能只攻不守只有一种原因,无处可守,只能死攻,小人物的命运基本是想通的,房子车子孩子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似乎有了这些,人生才有了阵地,因为农耕文明的延续,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想要有一块属于自己土地,在危急时刻能够给自己遮风挡雨,走累了也能有个回去的地方,不求万家灯火有一盏灯,那怕自己回去点亮灯火,也是对心灵的一种慰藉。
在老家有一种不会去南方过冬的鸟,一到冬天便会找山洞钻进去取暖,每逢有太阳气温稍暖时便飞出来觅食,他们一直会盘踞在家门口的大树上打量周围有没有什么食物,最后总是会盯上鸡吃剩下的粮食。我知道这种鸟飞不远,它们可能一生都在我家附近辗转,也要不断地面临零下十几度的极寒考验,但每当南方回来的那对燕子夫妻出现在我家屋檐下时,他们也回到了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上。或许有一些人,主动会在一直在原地,而有一些人则会最后回到原点,就如同野草的种子最终还是会回归土地一样,我们不断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切换着,其实不需要勇气,时间会推你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