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权中国认证机构非遗项目-传统礼仪音乐技艺的历史渊源、技艺表现形式及传承价值

礼仪音乐即礼仪中所使用的音乐,是专指仪式中所包括的传统的祭祖、宗教、婚娶等使用的乐曲。它与宫庭音乐、祭祀音乐、宗教音乐和民俗音乐等密切相关。
礼仪音乐最早可追朔到商周时期宫廷雅乐,汉唐时期是雅乐的鼎盛繁荣时期,直至宋元相延不断,成为历代宫廷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等重要仪礼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明朝初年将雅乐正式更名为“中和韶乐”,成为完整的祭祀音乐体系,是明皇家祭祀专用的礼仪音乐,清朝则继承了明代中和韶乐的音乐制度及风格,也用于举行祭祀、朝会等礼仪活动这种宫廷音乐,具有强烈的礼乐意义。
上世纪50年代湖南浏阳的祭孔雅乐还保持着活态传承,有当时的表演记录。上世纪80年代,曲阜孔庙恢复了祭孔雅乐的表演。近年来雅乐得以弘扬推广,如平顶山学院复建高校雅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复建燕国雅乐演出等。2010年,杭州师范大学翻译了数百部南宋雅乐的乐谱。
所有这些都是礼仪音乐的历史渊源,而把雅乐做为主体的礼仪音乐研究与实践,是叶常铭2015年开始,正式提出礼仪音乐的命题与概念,并为新时期弘扬礼仪音乐倡导者,多年创作了近50首礼仪音乐原创曲(牌),也通过师承传授众多弟子,以多渠道向世人展示,引起社会反响,成为新时期礼仪音乐的先例。
作为传统音乐技艺,在继承和不断创新中成为极富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创礼仪音乐原创曲目,以“宫廷音乐”、“西域音乐”为宗脉,兼蓄唐代教坊音乐,洞经音乐等古代音乐及斋醮音乐之意趣,礼曲保留典雅古朴、雄浑且清丽之艺术风格。无论是旋律还是曲调以及风格等方面,都以特定情感,抒发飘渺恬静的心性修炼这一曲旨,体现音乐高雅不同世俗,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而不失华丽,旋律起伏不大,曲调平稳犹如行云流水,庄严肃穆、宁静飘逸,表达见素抱朴、清静无为和不尚奢华的音乐特征。
礼仪音乐项目在本领域里独特的技艺表现形式:
在数十年民间仪式音乐和道乐实践中,将自己的多年原创礼仪音乐曲(牌)汇集一起并在实践中加以演奏运用,在不断完善过程又将宫廷雅乐、道家经韵及民俗音乐融进到其中,以至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咏唱和演奏相结合技艺表现,即‘礼仪音乐“逐后渐渐定形化,它是对传统音乐继承与拓展,是对传统礼仪音乐一种创新,在本领域里有着独特的技艺表现形式。
总体特征体现在,具有地域性所具备浑厚、质朴的音乐特性、曲调较为明快而深沉、粗广而细腻,旋律带有起伏有致,丽雅婉转明显特征。以乐器演奏为主,吟唱为辅,更大程度上突出音乐感染力,起到渲染法事情景场面的音乐特有效果,以及音乐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结构简洁,极具感染力等方面。也体现在曲调各异,明显带有个性风格,在保留传统音乐风格基础上,突出地域音乐元素,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欣赏需求,满足受众的心理实际作用,可广泛用于民俗活动、民间祭祀、祭神等信仰仪式中。
代表性曲目有《波上寒烟》、《秋思》、《五峰赞》、《瑶池仙会》、《娘娘宫赞》和《清泉石上流》等。
传统礼仪音乐技艺在不断完善、创新发展中,使它成为一种既顺从当代人们的审美倾向与认知特性,又符合传统艺术内涵价值与自身发展规律的音乐形式,向世人展示它的无比价值和魅力,对传统音乐拓展和音乐形态学、音乐发生学等也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礼仪音乐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内涵。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挖掘传承、创新发展礼仪音乐及提高其传承技艺,对弘扬中华传统音乐,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德品修养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