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那么几个曾经无话不说的朋友,如今湮没人海?
|01|
在我乏味单调的高中生活里,我记忆里最鲜活的存在,除了男朋友之外,就是M。
她是个慢性子的女生,而我则是典型的急性子。性格两极的我们,却一起分享着这个校园里的八卦和自己内心的所有秘密:喜欢的男生,讨厌的女生,蛮横的班主任。在单调乏味又纪律严苛的高中生活里,每次聚在一起吐槽的时刻成为了我记忆里最鲜活的记忆之一。
|02|
毕业后她留在本地读大学,而我则远赴厦门。从开始时不时会聊聊天,到大一大二的寒暑假才能见上一面,每次见面都是一见如故的亲切感,谈天说地直到天黑才回家。忘了是哪天,直到有一天看到她发了一条感慨分手的朋友圈,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她有过男朋友。我才惊觉,原来我们除了一年一两次约定俗成的见面之外,几乎未曾彼此问候过。
|03|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刚回家就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给M发微信“我回来啦,我们什么时候出来玩啊”,结果等到第二天才收到她的回复“年前都没空了,年后吧”。年后,我再次问她要不要出来时,她的回复倒是很快“约我吃饭的都排满了,估计没空了”,我一如既往开玩笑问“哈哈,都是男人吗”,她倒是波澜不惊地回复我说“是啊,怎么了?”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距离不仅会打败爱情,也可以让曾经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我们成为路人般的存在。
|03|
时间很快到了今年的夏天,大三的暑假。某一天深夜临睡前收到M群发的微信,表达类似“很久没用微信现在恢复使用”的意思。那一刻,看到曾经形影不离的她以群发的形式再次出现,我一时竟不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于是只发了一串省略号。她很快回复我“我今天出去吃饭看到W和C了,感觉层次真的不一样了”,我问道“怎么层次不一样了?”,“据说W这几年在美国光shopping就花了好几百万”,“然后呢?”,“人家有钱啊,然后我就感觉自卑了。”
那一瞬间,我一时语塞。本来想多说两句的自己,终究还是删掉了全部的字,换成了“大四了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实在不行就考个教师资格证咯,不认现实不行啊,最近在做英语家教,要不是时薪高,我才不干呢。”
后来我们又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好像在跟一个自己从来都不认识的人聊天一般,全程充满了尴尬和惊诧。记忆里的她仿佛还是那个对前途和理想有点执念的人,两年前她跟我说决定好好读书出国留学时那个表情,依然清晰。
“我最近都在家,中旬才回厦门”
“好啊,有空出来玩啊”
“那必须的”
我很想跟她约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但是不知该如何面对见面时会出现的尴尬和局促,可能会像极了两个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的相亲:极度尴尬、度日如年,但是却又彼此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礼数。又或许是两个人非常默契的客套,于是我们谁都没有再多说什么。
我说“晚安”
她说“恩”
简单明了的一个字,也许正是我们这段友情最后的答案。
|04|
在我的高中时代,“闺蜜”这个词儿还没像现在这么流行,在介绍对方或者在日记里,她总是“最好的朋友”或者“知己”,如今在和闺蜜们喝茶八卦时总是谨慎避开很多话题的我们,也曾事无巨细地和一个人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夜深人静回味起来,这样的称呼似乎比“闺蜜”多了几分真挚和人情味儿吧。
岁月改变了我们和我们的朋友,有的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背道而驰。即便最终我们可能三观相悖,甚至有可能成为彼此最讨厌的那种人。我们都该轻轻在心里多唱几句“啊朋友再见”,以祝福的姿态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