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看人识面的总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中国人自古相信命数、天理,相面是作为一门正统学问在文明中传承,奈何这一门需要先天的慧根和后天的领悟,很少人穷极一生已难以钻研透其中的真理。
流传到如今,真正懂得风水、相面的大师早已微乎其微,反而很多打着算命的旗号坑蒙拐骗的神棍。
中国的先人十分擅长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以极其简单的谚语或俗语告知后人,所以民间的俗语总是暗含几分真理。
一个人是否有福气,是否会一生顺遂,特别是有些老人打眼一看便会说道:“你一看就是苦命之人。”
苦命之人有什么特征?真的仅仅从面相上就能判断一个人的祸福吉凶吗?
命苦之人一:面向阴郁,一脸苦相
相由心生这个词是对一个人命运最直接的反映,俗话说:“一个人心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
性格阴郁的人万事都信奉悲观主义,凡事都往坏处想,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想的不好的那个方向发展。
坚信唯物主义的我们知道,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同样具有反作用,且这个反作用大到你难以想象的地步。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同样大小的两只羊分别置于两种环境下。
一只放归羊群,它跟着羊群随意在山坡上吃草,没有任何干预。
另一只拴在木桩上并给你投放充足的青草,但是它旁边同样拴着一只狼。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回归安逸环境中的羊健康生长,另一只小羊则奄奄一息濒临死亡。
原因无他,按理说那只拴着的狼并不会对它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长期的不安、焦虑、恐慌的情绪左右着小羊,它是被自己活活吓死的。
情绪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作用人的行为,对人体产生影响。
同样的另一个实验,一个即将被处以死刑的犯人被带进一间屋子,屋里十分安静。
执行者告诉他行刑的方式是放血,直至全身的血液流干,死刑犯任命般地躺在房间里的单人床上。
行刑者将其眼睛蒙住,双手绑在床两侧,轻轻划破他的手腕,鲜血滴答滴答地落进地上的桶里。
在这个过程中,行刑者离开房间,死刑犯一个人被蒙住眼睛躺在床上,过于安静的房间里只能听到鲜血滴答的声响。
过段时间行刑者进来后,发现死刑犯全身冰冷僵硬早已离世,但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响彻房间的滴答声并不是他的血液而是水滴声。
他双手的伤口只是轻微的划伤根本不足以致命,最终导致他死亡的,只是他自己的想象,认为自己的血液流干,被自己的想象活活吓死。
这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不要小看意识的作用,它往往会带给我们不可思议的结果。
心思阴郁的人,气量狭小眼光短浅,只看得到黑暗而忽略了阳光,长此以往,心情会反映在脸上,就是人们常说的苦相脸。
眼神呆滞没有生机,面色严肃呆板毫无活力,精神萎靡不振行为迟钝,这样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怎么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依赖,久而久之即便是有福之人,福气也会跑远。
所以要学会敞开心扉,所谓打开天窗说亮话,要活在太阳下。
正向积极的态度会让阴暗无处躲藏,有时候人容易钻进死胡同想不开,但只要稍微换个方向,便能达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效果。
如果此时,你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如果前途是光明的那请一定坚持相信自己。
如果前途不明,那也要心怀阳光,往好的方面看用你积极的意识,指导你的行为。
最经典的是在找男女朋友方面,有人说你想要什么样的另一半,一定要有想法,有个想法不要急于去寻找,而是按照这个想法打磨自己。
只有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你才能吸引到这样的另一半,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命苦之人二:过于良善
三字经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也要求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
但善良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略有盈余的时候,对他人出手相助,并不是毫无底线地无私付出。
太过善良的人不是善良是软弱,古语有言: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不懂得拒绝和反抗,只能一味地委屈自己妥协讨好他人,甘愿满足他人甚至并不合理的请求。
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在积福,反而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气,你的善良应该带有锋芒。
长此以往压抑自己的性格和需求,会让自己陷入自我厌恶的恶性循环之中。
白岩松曾说:什么事情别人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要你就给,这样你就变得没那么珍贵了。
著名大师齐白石出名后,打着朋友的名义,上门索画的人不计其数,起先碍于都是朋友不好拒绝,即便是加班加点也会画出来送人。
结果,一段时间后索画之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朋也会上门,最后齐白石生生将自己累得卧病在床。
病情痊愈后,他在墙上贴上明文规定,凡是要画的都按市场价格给钱,拿着过往的画作前来修复、题字的一概不应。
这样一来反而减少了自己的工作强度,因为有些人并不懂欣赏齐白石的画作,只是因为他好说话且不要钱,才来凑热闹的。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个人如果懂得合理拒绝,那么他可以减少90%以上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由此可知,不懂拒绝无下线地善良,最后苦的只是你自己。
苦命之人三:不懂闭嘴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个彻头彻尾的命苦之人,第一任丈夫死后,她背上克夫的骂名。
后被婆婆卖给贺老六为妻,生下儿子阿毛,结果丈夫贺老六含恨死去,儿子阿毛也被狼吃掉。
从此她逢人便说自己的不幸,或许她想用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凄苦,但别人听多了便不拿她的苦当苦,反而对她调笑。
古人讲究“慎言”,孔子教育学生: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古往今来多少案例给了我们血的代价,曾经的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说得好,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都是一句话的事儿,有的时候真的是祸从口出。
三国名士杨修出身名门,被惜才的曹操十分看重,杨修此人十分聪慧,十分擅长以小看大。
曹操多疑担心近臣谋害他,睡前对近臣说道:我梦中好杀人,我睡着后千万不要靠近我。
夜里故意踢掉被子,趁着近臣为其盖被子之际杀了近臣,第二天醒来装作不知,还风光安葬了近臣。
这件事后近臣都谨遵曹操的命令不敢违背,杨修却来一句: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当场揭穿了曹操用梦境蒙骗大家的小策略,让曹操难堪不已。
第二次是修建院子时,曹操在纸上写了一个门,后又在门上写了一个活,杨修一看便知道丞相只是嫌院门太小,想要扩大院门,便说了出来让人去将大门扩大。
曹操与杨修之间最有名的便是“鸡肋”的故事,这件事后也将杨修置于死地。
魏蜀两国为争夺关中之地对峙良久,曹操心急不已也没有破敌良策,整日忧愁苦闷。
一天夜里内侍给曹操送了一只鸡作为宵夜,正在思索战略的曹操拿着鸡肋反复低吟。
没有注意到此时夏侯惇进来询问他出兵口号是什么,夏侯惇听到曹操说鸡肋手中又拿着鸡肋,便误以为口号就是鸡肋。
便出帐传达口令,杨修听到后,便立即下令军队收拾行装准备返程,夏侯惇不解地询问为什么要回去。
杨修解释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敌我双方为争夺汉中僵持不下,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现在得到汉中无益处,失去汉中无痛处。丞相心里想退兵,但碍于面子,所以说鸡肋。”
杨修解释一番后,夏侯惇明白过来,立即下令退兵,曹操这时走出帐子了解情况后,大怒说道:“汝怎敢乱我军心,坏我大事,力斩不饶。”
结果杨修被斩,其实杨修分析的正是曹操心中所想,之所以下令斩杀杨修,是因为杨修过于聪明却不懂适时闭嘴。
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曹操的脸,让其难堪,同时曹操也认为杨修过于聪明,这样的人利用不得当后果便不堪设想。
所以杨修就因为自己的话多而死,聪明的人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只会更容易招致祸患。
有些命苦之人的苦行都是自己无意中招揽的,有些人爱吹牛有些人总爱在话语上打压他人,有些人看不起他人。
这些生活中的言行都会被自己和他人造成影响,久而久之,有些人远离你,有些人顶撞你,有些人或许会伤害你,这样的命苦都是自己从言语中招来的。
有人相信“人的命天注定”,面对任何苦难和挫折,都认为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因此选择认命,成为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命苦之人。
也有人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无论遇到什么打压和磨砺,都主动出击战胜磨难,最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样的人在别人眼中一辈子都很累都在折腾,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