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周四
我们跟着手机游戏学学,该给孩子些什么
*这两天,受朋友之邀,每天早上起来我在微信里打一下卡,小助手会发给我一张早安日签。
一打卡才知道,有那么多人都在践行着“早起一小时,美好一整天”的活动。大家组团督促陪伴,一同养成“早睡早起,健康身心”的生活模式。
*和同事聊天,说起放假了孩子们在家玩手机游戏的事。
你说不让玩吧,可孩子们惦记着,找各种理由用各种方式明里暗里玩,为此大人孩子少不了冲突矛盾情绪对抗。
你说让玩吧,可心里又是各种焦虑担心,生怕孩子沉迷上瘾,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视力和身体。
你说定个时间约定吧,可又不信任孩子,不放心也不放手,监督催促唠叨干涉,大人孩子不胜其烦,执行不了。
说起来爱看手机玩游戏也不能都怪孩子,很多大人现在不也是被手机牢牢控制。现实生活中,我们失去了热情和有趣,开始在虚拟世界里刷存在找乐子。
就拿我来说,我没什么爱好,还有些懒懒的,除了让孩子学习写作业上课外班,就是带孩子出去吃顿好吃的,找个熟悉的小伙伴和他聚聚餐,偶尔陪他打几局乒乓球。我不知道该带他去哪玩,也不知道玩什么,有什么好玩的。所以孩子也没啥可玩的,也不知道玩什么。于是,无趣无聊,使得手机游戏自然而然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了。
*记得听过一堂课,讲的是孩子从游戏中能得到什么?
一是游戏能带来声音,影像上的刺激感。大部分的游戏,都有逼真或是夸张的音效,快速变换的影像画面,这些能调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让人感到一种刺激的快感。
二是游戏中有积分奖励,完成一个步骤或是任务,都会有相应的分值奖励,这就好比你做事不断的有人给你正向反馈和鼓励,使得人体验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越来越有动力和干劲儿。
三是在游戏中有团队有伙伴,还可以在现实中有和同学朋友共同的话题聊游戏,使得人有归属感连接感。
还有,在游戏中,有任务目标,这目标可以让人明确我要达到什么,做到什么,有一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确定性,以及有可能达成的希望性,和达成目标后的满足感。
…………
比起现实生活中,不能考出好成绩的挫败,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和鼓励的自卑,和同学朋友没有什么可聊的可玩的孤单,天天上课写作业的单调,无趣的生活……也许,游戏就是那么具有魅力。
*越缺乏越渴望。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如游戏给予孩子的,让孩子体验到现实中的成就和价值,归属和认可,明确的目标和希望,还有给孩子安排各种休闲娱乐的活动,让孩子的生活有趣起来……也许,谁还抱着个手机不放呢?
*手机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摸不得碰不得,我们也不必严防死守提心吊胆。
有时候,孩子只不过借由游戏放松一会儿,只不过攒点话题和伙伴吹吹牛而已……
我们也好,孩子也好,也可以和手机游戏和平相处的,甚至可以通过玩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规则意识,自控能力,以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呢。
*别怕别忧,想想看,我们怎么把游戏变成助力,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