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
1.子贡:孔子弟子,卫国人。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2.韫椟:用柜子收藏,表示怀才不遇;3.贾:商人。古代称行商为“商”,有固定店铺的为“贾”。4.沽:卖。
大意:子贡说:“现在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它放到柜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卖了它吧,卖了它吧,我正等着识货的商人呢?”
由于《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所以我们在学每一个短篇之前一定要注意本篇是一个人的话,还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对话,搞清楚对话的形式,然后再对它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了。
本篇当中,子贡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跟他的身份相关的。子贡是“孔门十哲”中口才科目的优秀代表,除了善于辩论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才能——做生意。他有非常成功的生财之道,是孔子学生当中的“首富”。当年,子贡追随孔子周游列国期间,除了雄辩各诸侯国,他还担任了整个周游团队的“钱袋子”,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子贡提出来一块美玉,是藏起来,还是要等待商人来把它卖掉?这个问题让孔子想到了时下的社会现状:鲁国政权由几大诸侯把控,鲁君并没有实际权力。孔子想要兼济天下的愿望不能实现,正处于怀才不遇,才华无所发挥的困惑之中。所以便有了后面的回答,孔子希望可以等到识货的商人把这块玉卖掉。也寓意自己想要等待一个会识人才的君主,有机会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一问一答中,“美玉”指有才华的人,“韫椟”指隐居生活,“善贾”指能识人才的君子。而孔子的回答又以“美玉”自喻,体现了他想为天下苍生请命又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广博胸怀和高洁情操。
孔子也曾有机会去做官,但还是受到了其他人的排挤,最终只能出走他国,在外流落14年。虽说晚年被接回鲁国,但因年事已高,再加上自己的爱徒、儿子一个个去世,痛心万分,对政事有心无力。圣人最终也都因阴差阳错缺少一个机会而遗憾!
现如今,你身边的机会多吗?生活中有太多的机遇,要么你遇见它,要么就是它来找你。只要你是那个真正准备好的人,最终你都会和机会不期而遇。
所以,“技多不压身”不是说着玩的。好多事情,我们可以不做,但不能不会。还是在可以学习的年龄多积累知识,多学本领。宁要怀才不遇的不得志,也不要机会摆在那儿,无能为力的悔恨!
读《论语》,跟圣人学才能,求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