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阅读了周岭的《认知觉醒》,看这个书名并不算吸引人,关于认知这个概念,这几年真的是反反复复被各种大神讲,不知道这本书还能从哪个角度来讲。
带着不太高的期望值,居然强烈地被吸引,处处都有解动点,两天就刷完了这本书。
结构还是很简单的,在序言部分作者以自已的感受清晰地描写了一个三十几岁男人的焦虑,在年轻的岁月里尚能以一股盲目的自信度过时光,而总会遇到那样一个时刻,发现自己对世界无能为力,发现自己的平庸,而面对生活的挑战,自己缺乏应对的能力和勇气。强烈地想要改变和提升的愿望被触动,但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开始,或者立了很多flag又很快啪啪打脸。作者说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开启自我改变找到方法。然后用两个点解决了问题,一是内观自己解决焦虑;二是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一、序言就很有现实意义,瞄准的读者是有成长焦虑的人,同时运用了人的底层情绪中的恐惧:你不改变就会失去社会竞争力,会无力面对现实,会落后,会得过且过每一天。渴望:我这本书里有让你改变的方法,亲测有效,而且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一推一拉之间就把读者套进了作者的网里,乖乖地学习吧。
二、内观部分主要讲了三个概念,大脑、潜意识、元认知。
1、大脑。以三个部分分区,分成起源于3.6亿年前的本能脑,主管本能;起源于2亿年前的情绪脑,主管情绪;起源于250万年前的理性脑,分管理性。本能脑和情绪脑历史悠久功能成熟启动迅速,理性脑功能强大反应需要的时间较长,人的选择和行为主要来源于本能脑和情绪脑,而这两个部分在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都是为了应付在艰苦自然条件下的生存主题,所以他们的机制以即时满足目光短浅为原则。在现代社会物质匮乏环境危险的局面早已一去不返,他们的机制配合时代变成避难求易和急于求成。我们的理性脑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可是常常是身体被本能和情绪控制。大脑这个公司里,名义上的管理者是年轻的理性脑,他富有远见有着长远规划和上进心;管理着年长的本能脑和情绪脑两位员工,他们没什么文化,最在意的是眼前的舒服和安逸。管理者常常有很好的愿景和行动方案,两位员工却并不买账,常常自行其是。难怪总是“知道很多的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知道大脑的结构和动作模式后,不能理解想到做不到的底层原理。
2、潜意识。在应对环境中,大脑采用意识分工的模式工作,用意识负责社会系统,用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没办法进入潜意识中,而潜意识却可以进入意识。这种分工造成了“模糊”状态,我们学习增强知识储备,提升能力也是为了尽量消除模糊。而潜意识里有很强的智慧,这也是常常被表达得很神奇的“直觉”、“第六感”,充分运用好我们的潜意识,信任我们的第一感觉,在意识难以做出判断的时候,交给潜意识来做出选择。
3、元认知。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是当人在思考时跳出自我的身份限制,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思考,分析自己的思考,是对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的思考。这种认知是比思考更深入的一种思考,他会反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反应,他会追问,你这么想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会质问,有没有比这种思维方式更好的解决之道。在他的审视下,思考会变得更理性更完整更具备多面性。
三、外观部分借力于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
1、专注力。身心合一,享受当下,而不是任由思绪乱飞,行动随意。深度沉浸,产生心流。刻意练习,而非回避真正困难的部分而假装勤奋。
2、学习力。首先是学习的内容要和能力相匹配,过低难以产生进步,过高容易放弃,刚刚在舒适圈外一点,拉拉抻就够得着的地方,是最合适的学习区。其次学习要有深度,碎片化阅读、听书都是表层输入,而只有将深入的学习有质量的知识用于输出,才是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最后是关联。将学到的东西和以往的经验相结合,扩大自己的思考框架和系统,跨越分类学科的界限,开成个人的认知体系。
3、行动力。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先生最著名的格言,当知道停留在知的层面时,就永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只有行动起来,将知运用于行,改进自己的行为模式,积极利用反馈,才能转动知道——输出——行为——反馈——改进的飞轮,改变才得以发生。
4、情绪力。把情绪作为一种外力来推进我们的行动,转化角度巧妙运用好奇心和新鲜感,将行动游戏化,就可以有效地将厌倦和反感情绪转化为积极乐观的情绪,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这个内容本来属于外观部分,但是因为算得上是直接的行动指南,所以拿出来专门列一列。早起、冥想、读书、写作、跑步,都算是老生常谈了,成本低,无本槛,有益于成长。
总的来说,这本书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观点和内容,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重复了很多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有点像一件百衲衣(中国一些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破除对穿着的贪求,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形似袈裟)看起来是一本完整的书,却处处都是别人的东西,豆瓣里有人留言说,“更像一个学霸的读书笔记”,深以为是。
不过优点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些正确的观点,有一些洞见能打动人,细节里有不少触发人思考的东西,而且整合的能力还比较强,用很好的框架和清晰明了的结构把内容组合得很好。
阅读感流畅,熟悉中又有些惊喜,知识点解释得生动有趣,结合现实也很紧,兼具了理论和实践,深出浅入,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人生五件套,准备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