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将“佛系”一词传播开来。
“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卑不亢、不悲不喜、一切随缘“是大家对佛系青年的定义。大多数人的眼里可能把佛系青年看作是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面对一切,拥有一种豁达心态的人。但在他们心中真的能以这种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么。
建筑系毕业之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未来建筑生涯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有的人继续考研深造,有的人怀揣对建筑的热爱和对设计的情怀走进了设计院与事务所,但经过如梭的岁月,我们心中是否留有当年那份追求梦想初心?那个彻夜不眠伏案画图的少年今日在做些什么?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谈及梦想是何时,工作中也只是在谈论对事业的规划,但那也是毕业初期初入职场和朋友们谈及的话题,在工作两三年甚至多年以后,与昔日相处的同学、朋友间谈论的话题越来越接近现实的生活与工作,每个人的生活都各不相同,但当与好友聚会的时候,还是能回忆起学生时期的美好回忆,大多数与事业无关。
我们毕业正值建筑行业的寒冬,我们没有赶上迅速发展好时期,但并不影响那一群心中拥有对建筑事业的热爱与对设计有着执着追求的年轻人对自己理想的憧憬而前进,那一年的我们,对工作任务尽心尽责,生怕疏忽了某个细节影响项目的推进;那一年的我们,经常下班主动留下来加班继续未完成的工作,直到深夜回家简单洗漱就上床睡觉,第二天依旧九点报道;那一年的我们,对于设计,有着大师般的梦想……
在越来越多的日子里经历的是重复的工作与生活,所有人都在一样的吐槽工作的辛苦与生活的无趣,但也没有人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在亲人面前我们仍然能够充满设计师的自信和他们以专业的批判眼光讲起当代建筑的现实与对未来行业的预测;在朋友面前我们能够放下伪装,共同吐槽各自的单位、甲方与项目,还能够妄自菲薄的通过贬低自己来博取朋友的关心,似乎只有在相互比较谁更惨淡的情况之下才能放下一切;在工作中我们要给身边所有人带来正能量,伪装自己藏匿起来的负能量。
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之下,有的人对建筑设计失去了原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的是建筑师应该如何转行,有的人去了地产公司做甲方,有的人到了与建筑行业再无关联的行业。
60后和70后教导我们“干一行爱一行”,这看似佛系十足的安乐思想,并不能为今日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带来一丝思想上的安慰。想说爱你并不容易,不管是设计师、销售人员还是程序员,都有各自不同的心酸与无奈。理想丰满现实残酷,不仅仅体现在四位数的工资上,更多的是在对工作与生活的舍得进行的辩证思考,以及自己日渐颓废的身体与精神的不满与无奈,新时代各行业产业链上的工人们看似比旧社会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有着体面的工作单位,有着光鲜的外表甚至是高一位数的工资,但我们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空虚的精神世界和理想稀缺的现实。
“佛系”看似是一种不闻世故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是一种被动与消极的状态。对于任何人和事不做主管的判断、努力和选择,他们不是随缘,是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进行结果的筛选,一旦突破了他们的接受界限,那一定是不可妥协的。
反观现实,我们上一代的工作者们,他们不想选择“佛系人生”吗?他们不是不想过这样看似对世界不闻不问,对工作不冷不热的看似安逸的生活,而是他们不能,因为他们一旦选择了佛系人生,家人就得饿死,而当代的年轻人他们有资本饿不死。
梦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可现实是人创造的,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否只为了现实而活?
我们并不是被世界遗忘的一代人,没有人能够主动的遗忘谁,只有自己记起自己的梦想,才会让别人记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做自己喜爱的事情,以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面对现实的一切,如果是热爱就无需计较回报。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难说对错,每个人都是变革时代中渺小的存在,历史洗刷所有人的价值观。大多数人都是一边追逐理想,一边败给现实,但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从未改变。
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还有心中依稀的梦想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