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
首先,他们足够努力、勤奋;其次,他们在26~35岁开始创业,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会积累足够、家庭负担又还不太重的时期;最重要的,他们在创业两年左右后,都遇到了一个空前的时代上升趋势,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地产行业的趋势,台湾首富是抓住了电机和塑料行业的趋势,内地的首富则是顺应了互联网大潮。后面这两项因素,是他们放大自己努力和天赋的关键。
前者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者是“我可以要求世界以符合我的方式教学”。我相信前一种孩子会成为最优秀的员工,但是后一种孩子,未来则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创造一些世上完全没有想到的东西——即使你有足够多的钱,你依然还是买不回来对于世界的真正认知。
即使你的阶层和起点不够好,只要你具有能在网络中识别高级心智的能力,这个世界的可能性依然为你敞开。
获得百倍收益的关键,并不是百倍努力。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科技、社会、文化的跃迁,必然会带来认知、思考、竞争力和人生观的剧变。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作认知跃迁。
自我精进、终身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
大脑不该用来记忆,而是要用来观察、思考、创造和影响他人。
自有文明以来,关于世界末日、世风日下和颠覆世界的论调从来没有停过。
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其名著《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候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你投入练习,产出技能;投入享乐,产出体验;投入情感,产出关系;投入学习,产出认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投资人——早上拿到24小时的时间精力,晚上账户结算,第二天早上重新开始。决定一个人几年后不同的,正是那些你睡着以后,能够持续迭代的东西。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
棒球之神泰德的理念则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每个好老师都有这5项技能: 1.专业知识:在所教授的领域,拥有系统的、科学的、可验证的知识; 2.课程设计:掌握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的能力; 3.呈现能力: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及包括课件、多媒体在内的形式去表达; 4.个人魅力: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5.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以及重视内在修炼的系统。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教师之轮”看到了所有教学要素:先学会每个子模块的20%的精华,整体形成个人优势。
幂律定律。这种分布被称为“可预期的不均衡”。说白了,不公平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
互联的关键是让每一个系统产生交换,从正态分布逐渐转向幂律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头部效应越来越严重。
一个老师优秀,会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的好学校的力邀;一个学生崭露头角,会有很多名校上门争取。好老师带好学生出好成绩,好成绩吸引了更好的老师和学生——形成幂律效应。
在复杂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界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horizontal inequality),即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 社会阶层是固化的,但个体的命运却不是。
• 停止抱怨。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接受它。阶层分化是开放社会的必然趋势; • 持续学习=扩大视野,提高效能=扩大移动能力; •持续关注、观察、验证高价值区; • 向正确方向移动,爬上幂律顶部。
先进入自己能进入的头部,去最好的城市,去最热门的领域积累资源、增长见识,与伟大同行。
优秀是幂律规则的简单显现——天时、地利、人和,取势、明道、优术,不管是兵法还是商道,都把时机和站位放到了个人努力的前面。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我不是基督徒,但耶稣有一句话我非常欣赏,来自《马太福音》:“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在战斗中进攻速度并不是唯一的关键。重要的是时机和方式。一旦对手开始行动,你应该按照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ion)四个动作行动,争取后发而先制;这四个部分会不断往复,被称为OODA循环。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小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定要学会向外看,你的竞争对手在公司外,全行业的小朋友都是你的对手。
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在逆境中,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 2.在遭遇破坏性打击时,让你减少灾难发生的可能; 3.在失控的环境中,让你保持自制力。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而且刻意练习还和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戏。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其实如果你能有英语四级水平,再配合谷歌翻译,基本上1小时就能读完那篇属于一手信息的论文,4小时读完《刻意练习》或者《异类》,不过显然后者含金量更低,但阅读奖赏更高。大部人会被忽悠学习第四手信息,搞不好还真的盲目实践,花去了100个小时。 这就是认知效率的差距。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最后再看具体章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张嘴就忘,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那就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只有知识豆腐脑。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你可以简称为“关书(树)叙(序)述(数)”——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
我是个知识晶体控——每章节最后的导图、每个插图,都是一个知识晶体。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认知——理解——践行——学习”再快,也只是发生在一个个体之中。
找到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有兴趣的朋友,然后请他们每个人再邀请一个朋友来,要求只有一个:愿意主动贡献想法,尽量多元化,彼此不要太熟!
哪怕你要写好一篇公众号文章,也需要有很多跨领域的知识——你要理解心理学以抓痛点,要理解传播学以改标题,要懂得运营公共关系来弄清发布渠道,要知道如何高效写作与搜索资料,还要有美术知识帮你选择合适的版面设计。
一名叫作斯科特·扬的学习高手声名鹊起,他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10天搞定了线性代数,一年学完了麻省理工学院四年本科课程,还出了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书里提到的“整体学习法”很值得一看。
但是我始终未查到他的学习动机。我查阅了斯科特的博客等资料,并没有找到他在学术和其他领域的更多成就。唯一看到的是他把书从1本出到4本。迄今为止,他最成功的输出,就是教别人如何学习。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关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出一道题,考考你的记忆力: 有一辆车,车上有8个人; 第一站,上来了3个,下去了5个; 然后,上来了5个,下去了8个; 然后,上来了8个,下去了3个;然后,上来了2个人,没有人下去; 然后,上来了4个人,下去了一半的人。现在请问,车走了多少站?你可能会说我耍流氓,你为什么不早说? 这个游戏凸显出我们日常的一个困境——当信息多到你记不住的时候,你就会散焦,丢失真正的答案。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问。提问比答案更有效果。
有三种形式的创造:一种是灵感迸发,一种是厚积薄发,还有一种是即兴发挥。
你一定看过这道“科学励志”公式:只要每天进步1%,如果持续迭代,一年下来就会有37倍的增长,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反过来,如果每天滑坡1%,则会变成渣渣……这个复利算式简单清晰,不明觉厉,看不出什么毛病,号称“硬励志”。 不过一年下去了,谁真的增长了37倍,谁又糟糕到只有上一年的0.03啊?为什么成长复利公式无效?
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 不能忘记。
知识焦虑的解法很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让你关注点更少,进步更大。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如何一句话抓住你想学? 第一章 内容产品的定位 第二章 内容产品的商业模式 第二章 内容产品的结构模块 第三章 内容产品的生产流程第四章 内容产品的营销方式
第五章 内容产品的团队组建 第六章 内容产品的价值链整合 第七章 内容创作者的自我修炼 跋如何一句话怼死你? 每一章可以进一步展开:第一章内容产品的定位 1.从内容来分有哪些? 2.从形式来分有哪些?
这个时候不争得失,认真听、好好问,看似傻,其实是最聪明的做法。
会不会很烦?但真正精心设计的问题会让对方很爽,因为他也没有如此深入地思考过,这是一个整合的机会。
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请我喝一杯咖啡,我陪你用1小时聊一个生涯问题。这是很多生涯咨询师起步的时候最常用到的方式。因为有了一杯咖啡、1小时和见面的因素,所以这是一个双方都愿意尝试的方式。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小人之小,也并不是品格的低微、智力的稀缺,而是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和系统之小。
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所以人们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
病——工作过度——吃喝弥补——病
搭建正循环系统,破坏负循环系统,切断自毁线路。从不外包健身、读书。这些都是智力、资源和自我管理,和努力关系不大。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上述这些以及橙子学院的三件事、应用软件GTD的番茄钟、生命之花、ETA(预计到达时间)、WOOP 思维心理学等都是极好的方法论。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
做那些更少更好的事,是最重要的高效能。
家国情怀、学者智慧、商业思维、江湖行动。
所谓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复杂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线。在路线问题上,拥抱折射,在最终结果上专注不动。两点之间,阻力最小的线最快。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
开放而专注”九律 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4.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5.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6.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7.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8.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9.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操越大的盘,越需要对于短期体验的迟钝,需要对于长期受益的想象力。 “人类是唯一会思考遥远未来的动物。”
生活中的大部分热点,只要忍住第一反应,你会在一个月以后获得一个清晰、简单而正确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刷热点、不第一时间追热门书、在电影快下架之前才决定是否看,都是非常省时间的方式。
很多年以后想起来,中国的政策,或者你自身的命运,肯定会与这个国策有一定的关系。
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
善待亲人,调整自己,形成和他们的正循环,因为你没的选; 2.选择与三种人深交——梦想一致的战友、成长速度一样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3.持续感谢有实力、帮助过你的人,而且他们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帮你; 4.其他关系,暂时不管了。
1.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2.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3.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4.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 5.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5点,你就是一个极度善良的人。 这样的思考过程越多,你越能理解:从一个很功利、顶级聪明的角度出发,最后推导出来的东西,往往会是善良的,顶级的善良。
•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我不是不能为,不是不愿为,而是不该为、不屑为。
水是最高执行力的象征———江水顺流而下,遇石则跃,遇弯则折、遇洼则漫、遇到悬崖则飞身跃下,粉身碎骨又立即重汇,最终汇入大海——一路畅达,从无滞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