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D468:倘若认为这是不毛之地,无用之民,那么就不必劳动中国,应撤销郡县,放弃当地的人民,与蛮夷王侯断交,不再来往

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468《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三十卷-12

四两拨千斤

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西汉时期的夜郎、钩町和漏卧是西南夷地区的重要政权或部落,对应现在贵州省、云南省、广西省地区)俞,先后起兵互相攻击。

牂(zang)柯(牂柯郡是汉朝经略西南夷的重要据点)太守请求朝廷发兵讨伐。朝廷会议时,发言的人认为路途太远,不可以动兵讨伐。

于是派遣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符节前往,劝说他们和解。兴等不听从命令,还用木头雕刻汉朝官吏模样,树立道旁,用箭射击。

杜钦向大将军王凤献策说:“蛮夷王侯轻视汉使,不惧怕朝廷权威。我担心参议这个的问题的人胆小怯弱,仍然坚持和解之策。

等太守觉察情况有变,呈报上来,则又要耽搁三个月的时间。

蛮夷王侯利用这段时间,可以集结部众,完善他们的计划。蛮夷各国党羽众多,各不相容,定会互相残杀。

他们自知罪恶已经形成,便疯狂地进攻郡守尉,并远远藏身暑热毒草地区,如此即使让军事家孙武、吴起为将,古代勇士孟贲为兵,也会如入火坑深潭,被烧焦淹没,智慧勇敢无处施展。

而如果屯田戍守,费用将会大得无法计算。应当趁他们还未铸成大错,还没疑心朝廷会对他们进行讨伐。暗中命令临近各郡守尉操练兵马,大司农预先征调军粮,储积在要害地点,遴选胜任的太守前往,在秋凉时节进兵,诛杀蛮夷王侯中特别横暴的人。

倘若认为这是不毛之地,无用之民,那么就不必因此而劳动中国,应撤销郡县,放弃当地的人民,与蛮夷王侯断交,不再来往。

如果认为是先帝所建立的累世功业,不可毁坏,也应该趁变乱处在萌芽之时,及早扑灭。等到变乱已经形成,再劳师作战,则万民要蒙受战祸。”

于是王凤推荐金城司马、临邛人(今四川省邛崃市)陈立为牂柯太守。

陈立到达牂柯郡,下令给夜郎王兴,兴不从命。陈立请求朝廷准许他诛杀兴,没有得到答复。

于是他率领随从官吏数十人出巡属县,到达兴控制地区,召兴面见。

兴率数千部众,由数十位部落王陪同,进见陈立。陈立对他进行谴责,并趁机将他砍头。

部落王们说:“将军诛杀这种悖逆无行的人,是为民除害,我们愿出去告知部众。”

他们把兴的人头拿给部众看,部众全都放下武器投降。

钩町王禹、漏卧侯俞十分震惊惶恐,献上栗米千斛及牛羊来慰劳官吏将士。陈立返回郡城。

兴的岳父翁指和他的儿子邪务,收集残兵,胁迫周围二十二村落谋反。

到了冬季,陈立奏报朝廷,征募各部落夷人当兵,由他与都尉、长史分别率领,进攻翁指。

翁指据险为堡垒,陈立用奇兵切断他的粮道,又施反间计引诱翁指部众。

都尉万年说:“大军迟迟不决战,军费粮草将无法供给。”于是独自率兵进攻翁指,败退而逃,奔向陈立的大营。

陈立大怒,喝令部下将他打出。万年回军再战,陈立率军救援。

当时天正大旱,陈立攻占水源,断敌水道。蛮夷部众一同斩杀翁指,手持人头出来投降。

西夷平定。


感思:西汉时期,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相互攻伐,不服朝廷管辖,甚至公然挑衅汉使,刻木射箭,藐视中央权威。

面对这一局面,汉廷内部起初犹豫不决,担心路途遥远而劳师动众,试图以和解手段平息事态。

然而,当怀柔政策失败后,大将军王凤采纳杜钦之策,果断调整方针,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王凤选择熟悉蛮夷的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是平定叛乱的关键。

陈立并非单纯依赖武力镇压,而是深谙蛮夷心理,既有雷霆手段,又有巧妙的心理战,以夷制夷,堪称“打蛇打七寸”,“四两拨千斤”,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陈立的成功不仅源于个人胆略,更与其出身、经历及对蛮夷社会的深刻理解密切相关。

出身优势:陈立出生于蜀郡临邛,地处西南边陲,长期与少数民族杂居。这一背景使他自幼接触蛮夷文化,深谙其社会结构和心理特点。

经验积累:蜀郡是汉朝经营西南夷的重要基地,当地官员多需与蛮夷打交道,陈立可能早年便积累了相关经验。

陈立曾任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一带)司马,负责军事防务,接触过羌、氐等少数民族,边疆任职履历丰富,熟悉边疆冲突的应对策略。

心理战大师:陈立精准利用蛮夷尚未形成高度集权的国家体系,各部落依赖首领的权威,实质上联盟松散的特点,擒贼先擒王,直接诛杀夜郎王兴,震慑其余部落,使其迅速瓦解。

天时地利:陈立善用自然环境辅助军事行动。在旱季切断水源,使依赖山险的蛮夷不战自溃,体现了他对当地地理与气候的熟悉。

此次平叛成功,离不开朝廷与边疆官员的密切配合:

正确的决策需要审时度势,当柔则柔,当刚则刚;

人才的选用决定了成败,陈立之能,正在于他懂蛮夷、善应变;

上下同心,方能以最小代价换取长治久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