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常常被夸学习能力强。从普通的小镇女孩到被市里最好的初中、高中提前录取,以三跨考生的身份成功考研上岸并拿到奖学金。大学毕业5年后重拾英语,125小时备考雅思,首考即分手。
被问了很多次“咋学啊”之后,我从各种学习经历中总结出这9条心法:
1. 慢思考,快行动
努力的方向错了,结果只会与目标越来越远。无论是考研还是考雅思,我都没有贸然下手,而是首先在官网、各类社交软件上搜寻相关信息,深入了解考试规则,多看其他学霸们的经验总结。往往通过大量浏览,我会发现原来大家都在用这些资料、阅读这些公众号、听这些课……搞清楚后,迅速行动,开始学习。站在“信息”的基础上努力,事半功倍。
2.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公主学习法、无痛背书法、5+1+1式学习法、番茄工作法……网上能搜到的学习方法实在太多了。邯郸学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看到一种学一种,最终什么都没学会。从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是最优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有用的才是最优的。
3. 扎实基础,最快即最慢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尚拙”,一生做事从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追求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笨拙”的人看起来开始走得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4. 坚持,量变引起质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并非数学天才,小时候浓度问题、百分比问题等搞不明白的小问题太多了,但我没有放弃,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练习册上,写满了每道题的步骤,密密麻麻中夹杂着付出的每一个和数学死磕的深夜。结果就是,大量做题后像被打通任督二脉,付出很少的时间,却拿到很高的分数。考雅思时也一样,刚开始读到后半句忘前半句的阅读,随着单词书基本背完,也直接阅读无障碍了,考试稳稳8.5。
5. 抓重点,把书读薄
任何一个学科或知识,都是有脉络有联系的。不要小看教材的目录,目录往往是并列或包含的关系。学会提炼书里的重点,看透本质,再对框架进行填充。你会发现,原来细碎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线、有网的。再比如各种考试中的写作部分,很多朋友会选择背范文,那要背多少呀!如果提炼出写作思路或框架,再用思路串联积累的素材,写作就是手到擒来啦!
6. 学会思维导图,效率翻倍
任何一个人不会用思维导图我都会伤心的好吗?思维导图可以用于读书笔记、知识点记录、写作框架、学习计划等多种场景,已成为我离不开的梳理混乱思绪的工具。它清晰、美观、系统化,可以刺激视觉,调动右脑,使人接收更多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
7. 不要焦虑,快乐学习,劳逸结合
很多朋友只顾着吃苦,却忘了好好对待自己。学习重要,休息也重要,适当的休息不是侵占学习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还有明明有实力,考试时却因为紧张焦虑而发挥失常的朋友们,听我一句劝,题目简单,你都会,那你怕啥?题目很难,那大家都不会,你又怕啥?
8. 用输出倒逼输入
费曼学习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其核心就是通过用简短的语言,向别人清楚地解说一件事,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弄懂了这件事。高中时每次数学考试前,会有同学来问我复习时又遇到的问题。我一直以为自己没怎么复习数学,后来才恍然大悟,我给别人讲题的过程,不就是一遍遍加强输入的过程吗?
9. 行动!行动!行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学习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拒绝“收藏永不停止,行动从不开始”,看完这篇的你,快去行动起来,打造自己的超强学习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