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岁月如歌》有感

        我有幸拜读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岁月如歌》,对于久负盛名的于漪老师,我一直是仰望的。这次通过阅读于漪老师的作品,我第一次走近于漪老师,她为人的谦逊质朴,对专业知识的孜孜以求,对教育事业的赤城热爱,深深地触动了我。

      于漪老师是大家、名师,是人民教育家,然而在她的作品中,她始终用朴实的文字,真实地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就在她拥有名师、校长、人大代表等诸多荣誉和职位后,她没有半点骄傲,而是以更努力的态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责任。对于一般人而言,取得一点成绩是很容易骄傲的,而且特别容易止步不前,容易自我陶醉。想到自己曾经因为课得到好评而骄傲一阵子,因为得了一个奖而自满好几天,真是有些惭愧。于漪老师得到的荣誉无数,可是她在作品中并未提及,她在作品中娓娓道来的是她不断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发现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纠偏摆正,不断进步。在作品中,于漪老师没有半点大家名师的派头,让我觉得她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辈,和蔼可亲的师长。谦逊质朴的于漪老师,是我做人的楷模。

        于漪老师是学教育专业的,但她做过历史老师,后来又做语文老师。于老师自己也说隔行如隔山。于漪老师在提升专业能力上下苦功夫,为了备好一节课,常花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看到这我不禁联想到自己,也就是在刚做语文老师的前几年花很多时间备课,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以为是老老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越来越少。自己也有时候心虚,但是又以时间紧任务重为借口自我原谅。试想,如果能一直保持花大量时间精备课,自己该有多大的进步!

      于漪老师说:“对课文要下功夫钻研,力求做到理解熟悉,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教起来就神不乱,心不慌,能够得心应手。”这就是说语文老师要吃透教材,课要备得滚瓜烂熟。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讲公开课的课文,我都要反复阅读文本,有不理解的内容就查阅资料,有时也乐于与同事探讨,这样公开课教起来就得心应手。于漪老师对待每一堂课都像讲公开课一样认真,这样日积月累,她的课精彩纷呈。

        读了《岁月如歌》我理解了脚踏实地努力,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才能收获累累硕果。不要抱怨自己平凡,而是自己努力不够,用的功夫不到家,今后我也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努力打造每一堂课。

      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赤城热爱体现在有强烈的责任心上。于漪老师说“教师责任大如天”。于漪老师为了上好课,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要研究学生,这个观点我很熟悉,可是总觉得很空洞,备好课就能上好课,至于学生有个大概了解就行了,上课的过程,就逐渐了解他们了。读于漪老师的书,我才弄明白了解学生是如此重要。于漪老师告诉我了解学生,要与家长交朋友,与学生交朋友;多观察,多思考;多角度了解,观察要精细,分析要周到。了解学生,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了解学生,就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学生才能对老师的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如果对学生了解不够,就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牢记于漪老师的话,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多花时间深入了解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读了《岁月如歌》这本书,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能潜心研究教材,上课目中有人,争取更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读《岁月如歌》有感

  我有幸拜读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对于久负盛名的于漪老师,我一直是仰望的。这次通过阅读于漪老师的书,让我第一次走近于漪老师,被她质朴真挚的文字深深感动着。

      于漪老师初中毕业就失去了父亲,她们姐弟五个孩子,全靠母亲抚养,生活条件不宽裕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她和家中的弟弟妹妹们都没有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放弃学业。用于漪老师的话说,姐弟五人都为求学而奋斗!后来都成为栋梁之材。于漪老师在回忆成长中这段艰苦经历时,没有半点对命运的抱怨,而是满怀感激感恩之情,感恩国家培养;感恩亲朋的关爱;感恩母亲的养育!这点触动了我,我有个心结,就是父母没让我读高中考大学,而是读了师范学校。每每工作生活不如意,我都觉得是因为没读大学,是父母的支持不够。了解了于漪老师的经历,我感到惭愧,也更为清楚,我之所以成为庸常之人,不是客观环境造成的,是我的主观努力不够!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心存感恩去生活工作,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没有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之前,我认为成长为名师,一定是拥有别人没有的资源。可是,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我了解到学教育学专业的于漪老师,被安排做语文老师,她就从零做起,花十个甚至二十个小时去备一节课,认真写教案,把自己要讲的内容一字不落地都写出来,让知识烂熟于心。多读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上课,反思,改进教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于漪老师堂堂课都是公开课,有的老师甚至连续听于漪老师的课3000节!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我们可以想象于漪老师要付出多少常人做不到的努力!了解了于漪老师成长为名师的经历,我深刻懂得了,名师是比普通人更为刻苦的人,没有超越常人的努力,就不会有超越常人的成就!想想自己,也就是在刚做语文老师的前几年花很多时间备课,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以为是老老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曾经试着写反思,写写停停,没坚持多久。古人贵朝闻夕死,我虽已过不惑之年,仍要虚心向于漪老师学习,虽然不能取得于漪老师那样的成就,但努力就好,尽力就无悔!

      于漪老师为了上好课,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研究学生,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要研究学生,这个观点我很熟悉,可是总觉得很空洞,备好课就能上好课,至于学生有个大概了解就行了,上课的过程,就逐渐了解他们了。读于漪老师的书,我才弄明白了解学生是如此重要。于漪老师告诉我了解学生,要与家长交朋友,与学生交朋友;多观察,多思考;多角度了解,观察要精细,分析要周到,了解学生,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了解学生,就要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学生才能对老师的教育内容产生共鸣。如果对学生了解不够,就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牢记于漪老师的话,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要多花时间深入了解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岁月如歌》这本书,值得我反复阅读,于漪老师的故事会一直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上课目中有人,争取更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