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不应当是柔嫩的心灵,凭借一些天赋和运气,我已经尽力保护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告白之夜》,好曲子,但是在我的收藏中并也算不上绝无仅有,虽然如此,还是让我的心颤抖颤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有想哭泣的冲动。
显然,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初识这个词似乎是在中学(高中?)读的特别关注里的文章,想来这是我和这些年来的好友同学最大的不同,作为一个从小就理所应当自我暗示的理科生,一个读了整个大学唯一一个理工科班的工学生,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的智障,我和我的同学好友,都存在这个最大的差异。
小地方高考出来的人,似乎都有类似的模板,至少在我们那里如此,优秀的智商天赋加上足够的努力恒心,称霸数理化,考上大学,读一个实用性较高的专业,毕业后走向社会,这是我所见到听到的绝大多数我的优秀的朋友们的共同点,在闭塞的县城,难以存在足够的人文氛围,而人力物力上的不足,师生的水平也不允许将资源投入到文科这种投入和产出没有明确比例的事情上,正是因此,在这些县一级的普通中学,往往文理的高考成绩相差悬殊,以我参加的2012高考为例,理科二本线二百五十人以上,一本线三十多人,文科二本线三十多人,一本线以上居然只有一个人,而当时的全校文理学生比例只有一比三左右,可见一斑。
说这些没有抬高自己的一点意思,否则我也太低级,只是发觉自己一直以来孤独一人,也是有原因的,小时候在家也算是博览群书,虽然名著没看多少,但是确实有了很“正”的三观(虽然这三观让我也吃了不少苦),我以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像书上写的那样相亲相爱,互相尊重,然而现实的铁锤说,家庭内部并没有,我竟然以为家门之外会存在。然后就是不断的滥交,被忽视甚至撕票,然而死不悔改,影响延续至今:找朋友像找老婆一样,以为终究会得到想象中的感情,不断被打击,从不醒悟。
我爱你们,希望你们也能爱我,然而并不。
漫步人生路二十余载,现在留下的所谓寥寥几人,性格本就理性,感性只是理性不能到达时候的敷衍补充。——20191220夜于101
大学时候本想改变自己,让理智控制掩盖自己的情绪,结果如何,不必多言,逆天而行,天人共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