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几个极品叛徒,有才但无德,都是卖主求荣的人,例如吕布、孟达、张松。有人问,为何没有魏延?都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呢,三国演义里魏延确实反了,被马岱执行孔明的遗命砍杀了,我看那是把魏延黑的,正史上真正的魏延并非如此,在此就不谈论魏延。
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手持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威武无敌。虎牢关杀得十八路诸侯闻风丧胆,只有刘备、关公、张飞一起联手才打退吕布。辕门射戟,箭法百步穿杨,可见吕布的武艺有多么高强,堪称三国数一数二。可惜他没有和赵云交过手,因为他等不到赵云出场,就在白门楼上被曹操所杀。因为吕布武艺第一,反叛也是第一。
吕布原来认丁原为义父,讨伐董卓的时候被董卓用赤兔马和金银收买,马上背叛丁原,当晚就砍下丁原的人头投奔董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司徒王允指派貂蝉使用连环计,先把貂蝉许配给吕布,后暗地里又把貂蝉许配给董卓,吕布为争得貂蝉,就杀死董卓。后来吕布投靠徐州的刘备,刘备好心收留了他,但吕布贼心不改,趁刘备出征打袁术时攻占了徐州,还把回来的刘备赶到小沛安身。吕布和曹操打仗,他刚愎自用,不采纳谋士陈宫的正确意见,以致被曹操军队围困,吕布被手下将领侯成和魏续出卖,趁吕布熟睡把他绑起来献给曹操,白门楼上,曹操本来舍不得杀吕布,听了刘备的话,才恍然大悟,下令勒死吕布并且斩首号令。吕布反叛还真的上了瘾,他习惯见利忘义,不忠不义,名声就甚差,被张飞大骂他是三姓家奴。如果曹操不杀吕布而是收留他,吕布日后必反曹操,很大概率曹操会死在吕布的戟下。
孟达原来是刘璋的手下,他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后来和刘封一起守上庸,关羽败走麦城,廖化前来求救,结果孟达教唆刘封见死不救,以致关羽被东吴所杀。后来害怕被刘备追究,孟达就投降了魏国,得到魏主曹丕的热情款待,官封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让孟达和徐晃、夏侯尚一起攻打刘封,孟达先是给刘封写信劝降,但刘封痛恨孟达,拒降并撕信斩使,最终被孟达打败,于是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纳入了魏国的旗下。曹丕将这三郡合为新城郡,并让孟达当新城太守。但即使如此,孟达也是个永远喂不饱的白眼狼,后来孔明北伐魏国的时候,孟达又想反魏投蜀,和蜀国约好要来个里应外合,献出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返回蜀国。结果给司马懿得到孟达要造反的情报,火速进兵,急行军赶到上庸,杀死了孟达。其实司马懿在曹丕热情接待孟达到来的时候,就调查过孟达的出身,知道孟达的父亲就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看出孟达也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早晚必然会反叛的。司马懿对孟达早有防备,安插了申仪和申耽两兄弟在上庸和孟达共事,监视孟达。在孟达作反的时候里应外合,及时镇压了孟达的叛乱。其实孟达也是很有才学的人,可惜人品不行,曹丕曾经赞扬孟达是个将帅之才,魏国很多大臣称赞孟达是卿相之才。
张松,是刘璋的下属,张鲁攻打刘璋,刘璋派张松出使去求助曹操,张松事先就私自画好西川地图,做好卖主求荣的准备,想献给曹操,谁知曹操傲慢无礼,见张松身材矮小,面相丑陋,就根本不把张松放在眼里。曹操的下属主簿杨修看不过去,就招待一下张松,给张松看了一遍曹操写的兵书孟德新书,张松过目不忘,一字不差地背诵出孟德新书的全部内容,可见张松博文强记的能力世间少有。既然曹操如此傲慢无礼,张松也不示弱,口才厉害,反唇相讥,激得曹操勃然大怒,命人将张松乱棍打走,张松转为投向刘备,献上西川地图,协助刘备入川,在张松的眼里,仁义与否都不重要,只要新主子对自己好,他就把地图献给他。开始是想投奔曹操的,谁知曹操不待见他,来之前又向刘璋夸大海口可把事情办好,不得已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见刘备的。后来张松勾结刘备的事被张松的兄长向刘璋告发,刘璋大怒,想到平时并没有待薄张松,张松居然这样背叛自己,于是将张松全家抄斩,灭其三族。
引用资治通鉴的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就是吕布、孟达、张松所没明白的道理,有才不等于有德,吕布、孟达、张松确实很有才干,但没有人品的支撑,卖主求荣,终归是不能得到成功。
厚德载物,虽然为很多人不屑一顾,但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曹操就能力超强,但很没有仁义道德,三国志里的曹操就另说。无论是任何时候,忠义的德行永远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所以任何时代,叛徒永远都不会获得别人的敬信,结果只能被别人唾弃,成为警醒世人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