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小孩之间冲突如果到了需要大人介入的地步,不管对待自己孩子还是对方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不能指责。无论大人小孩,一旦感受到指责,就会产生反感情绪,会切断沟通通道,达不到沟通效果。
第二步、发现并且陈述事实,描述事实,让打人的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产生同理心。比如,如果是米米抓的的妙妙,就可以这样说:哎呀妙妙,阿姨看到你的脸破了,都流血了,是不是好疼呀,阿姨看着都好心疼。
(这样说有两个作用,1、让对方家长看到我们是看到他孩子受伤了,我们同样会心疼他的孩子,缓解对方情绪,比直接说对不起效果好。2、让米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小明注意到妙妙受伤了,还很疼,他会产生同理心,内心会有感受,同时没有感觉到被指责。)
第三,拉着米米的手引导道歉(不指责):米米你看妙妙的脸破了,真的好疼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呀,你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了他抓人的事,陪他道歉。(或者直接说你抓了他的脸,他现在好疼,好伤心,我们去安慰他,和他说对不起好吗?)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当时做不出道歉的行为,我不要强迫,爸爸妈妈做就好,爸爸妈妈代替孩子道歉本来就是给孩子的示范,孩子有感受的,他会学习到的。
第四步、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分清楚责任,进一步引导解决方案。
最初的道歉完成,不能忽略打人的孩子,他的情绪感受,事实上也许是别人先招惹的他,他反抗或者为了保护自己才采取的行动,导致别人受伤的。
比如:哎,妈妈很好奇,你和妙妙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呀?为什的你们最后没商量好,产生了冲突?两个孩子通常会描述一些过程,然后说:妈妈听到你和小红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有自己的责任。你搭建好积木小红给推到,这确实太让人生气了,要是我我也生气(这时候孩子觉得妈妈能理解他),不过妈妈觉得你用抓破他脸的方法解决妈妈觉得不合适。记不记得你受伤的时候特别疼,妈妈也很心疼。你看小红脸破了,他也很疼,他妈妈也很心疼(这时候孩子会有同理心的)。那你觉得如果下次别的小朋友再破坏你搭建积木,你想怎么和他解决?(孩子如果能想到给他肯定鼓励,想不到就引导,还有告诉他都可以,并且在家里和他一起多次练习这个场景让孩子会用)
备注:第四部分需要根据实际调整,如果正好对方家长和老师没有耐心,或者情绪很大,或者只想听道歉,赶紧解决,就不在发生事情的当场进行,回家单独和孩子进行。但是一定要做,就针对这次米米抓了别人来说,不一定就全部是他的责任,他的情绪需要被看到,被理解,并且需要帮助学习合适方法。
第五、增进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学习更多社交方法,自然会减少动手攻击方式,孩子社交更顺畅。
1、妈妈高质量亲子陪伴,比如每天上班走之前告诉孩子并且抱抱孩子,告诉他下班妈妈就回来了。下班一进门就抱抱孩子告诉他妈妈很想你,你上幼儿园,我上班,虽然我们不见面,但是你在我心里。
2、亲子阅读,这个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孩子语言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3、家庭成员内部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引导和示范,可以刻意注意这方面的展示。
最后,小孩在一起有冲突非常正常,冲突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冲突会让他们体验到冲突的过程和带来的结果,他们会不断地调整相处方式,能学到更合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慢慢的学习到共同协作沟通等能力。
再次备注:别人家孩子打了我们的孩子也可以这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