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就相当于到脑的养料,阅读就等于是给大脑补充营养。
读书,这两个字表的含义其实省略了一个字,如果要完全表达出来应该是:人读书
书都是给人读的,不可能是给其他物种读的,阅读或读书是人类的专利
为什么要强调人和书呢?
假如将人分聪明和愚蠢,书分为好书和烂书,那么人读书就可以分成四种类型:聪明人读好书、聪明人读烂书、愚蠢人读好书、愚蠢人读烂书
分别针对这四种情况我们来一一分析:
聪明人读好书:
阅读好书相当于吸收好的养料,聪明人会变得更加聪明,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聪明人读烂书:
这时候会有两种情况,聪明人看到这本烂书,觉得写得太烂,随便翻翻就不看了,换其他的书看,还有一种情况是,聪明人不知道这是一本烂书,被书中的观点影响了,变得愚蠢了一点。
愚蠢人读好书:
愚蠢的人如果能够把好书读透,吸收了其中的知识和思想,那么愚蠢人就会聪明一点点。
愚蠢人读烂书:
愚蠢的人如果还读烂书,那似乎只能越来越愚蠢了。
所以不管我们起步条件如何,是聪明一点还是笨一点,读好书总会是一种让自己变聪明的方式,而读烂书就会增加自己变蠢的可能性。
既然一本书的好坏,对我们影响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分辨好书和烂书呢?
原来我记得自己啥都不懂的时候,对书的好坏也没太多概念,觉得只要是书应该都不差,所以买书看书的时候,喜欢根据兴趣和书名匹配来选书,就是看那本书的书名我比较感兴趣,就看哪本书。
再后来,对书的好坏有了一定的了解,至少能分清楚那些是经典著作,那些是新出没什么名气的书,这个阶段,我选书一般就是根据别人推荐,或者是专业内比较经典的书。
最近半年,我选书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方法:我认可的人中,有两个人都推荐了同一本书,我就会把它记下来,需要买书的时候就买这些书。比如李笑来、阳志平两个人同时推荐了一本书,那么我就会去购买。
相比我选书的方法,李笑来选书的基本原则就显得丰富多了。
出版社
作者
版次
印次
印数
“编”与“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这些相当于李笑来选书的硬指标,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大避免了自己选到烂书的概率。
不禁感叹,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已经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手段,将可能愚蠢的东西排除在外。
现在我选书借鉴了笑来的方法,也保留了自己方法
1,我认可的聪明人中,有2人推荐了同一本书,那么我就会关注这本书或者选择阅读,默认这本书还不错
2,版次越多的书越被看好
3,作者和出版社一般来说要比较知名或者比较专业
想要让自己变得更聪明,阅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找出杰出的人,如果这样杰出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那么你将会得到较快的成长,如果不行,能够近距离观察或者一起与之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一些专业的领域,比如游泳、球类、围棋等,对于杰出都有一套明确的评判便准,比如游泳有多快、胜负多少等等,但是在很多其他的领域,比如公司职员、教师、主管、经理等,我们怎么才能识别出真正杰出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