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候的我,路过书摊就走不动路,总要买几本杂志或名著小说回家,那时,阅读对我而言,是枯燥的高中生活的调剂品。
在这个知识IP爆发的时代,各种课程对我而言都是极大的诱惑,仿佛都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于是囤了一堆的课程,却患上了学习焦虑症。
梳理了一下自己买来还未学完的课程,大大小小12个,这还不包括那些买了还没听的微课,买来还没翻开的书,结果是每一个领域都得不到深耕,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吃透,还因为完不成计划充满挫败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收获却大不相同。
有的人工作一年,工资翻倍,有的人工作五年,依旧在基层岗位兢兢业业。有的马儿在草原上驰骋,有的马儿被蒙住眼睛在拉磨。
你也许会觉得是自己智商不够,努力的程度不够,家庭出身不行。
其实这些都不过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方法不对。
只有运用刻意练习找到正确的方法,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才能够学有所成。
正确的方法,要有导师,有目标,有反馈。好的课程,导师会制定一些目标,来约束学员的行为,并给予一些指导,使其达成目标。学员养成练习的习惯,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如何改进,及时调整计划,以创建更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桃共读的第一周,一共打卡6次,思维导图5张,输出文章2篇。
收获:
以前总是觉得对自己要求太高会有挫败感,于是在一次次的宽容中对自己越来越纵容,于是造就了今天平庸的自己。
当走出舒适区,会发现原来自己能做到事情比想象中要多,只是被认知局限住了,以为自己做不到,便真的不去尝试了。
计划:
第二周也要尝试挑战更多,多多参与微信群里的讨论,多多输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才能获得更多的反馈,只是自说自话,无疑是闭门造车,不符合刻意练习的原则。
桃总说,共读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知识只有用到才会得到真正的收获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