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爷爷奶奶的第二个孙子,在哇哇大哭中,踏入滚滚红尘。
一个礼拜后,一向热情好客的爷爷奶奶,准备挑个日子待客,对待我的出生之事。按照北方的风俗,这称之为“记生”,爷爷奶奶随后通知了亲戚朋友们。
两天后,日子到了。临近中午,院子里热热闹闹,客人们陆续落座,美味佳肴也做好,被帮忙的端上桌。
待在我们娘俩身旁的父亲,被礼宾请了出去,准备给乡亲们及客人敬酒。
在敬酒声与恭喜声中,宴席进入尾声。吃饱喝足的就各回各家;那些贪杯的男人们继续旁若无人地喝酒吃菜;作为主家肯定不好说什么,再者待客不图赚钱,只图个热闹气氛。
坐在母亲怀里的我,被酒菜的香味勾引,开始不老实地哼哼唧唧,乱蹬腿;奶奶也正好端一碗肉杂粉丝汤进来,放在母亲身旁的写字台上。
当我被放在母亲的乳房下,乖乖地吸收着母乳时,很快就不闹腾了;她也顺手端起碗,喝着粉丝汤。
宾客们在晚上,最终全部散去,家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两年后,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村里一些狗腿子,把古老的村庄,搞得鸡犬不宁。
我家也不例外。由于堂妹正好在这个风口出生了,所以那些狗腿子经常来闹,让爷爷奶奶心烦意乱。每次爷爷总是好酒好肉款待他们,低三下四说了许多恭维话,让他们放过这一马。
他们一边吃喝,一边满意地说:“好说,好说,却一次比一次闹得凶,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只因他们与我家在那个“吃公分”的年代,结下了梁子。
那个时候,正是腊月天。爷爷跟奶奶商量办法。
“听说临镇抓的不严,我看这样闹不中啊,要不我们抱着这个女娃,躲避那里吧?”
“也中,你看没几天就年三十了,等过完年,暖和了再去吧?天冷的大人都受不了,还说这小娃娃!”奶奶一边跟爷爷说,一边看着堂妹。
“过年,过他妈的年啊!被这帮鳖孙闹的,快气死了!!那边有老亲戚照应,应该没啥问题。后天就动身,明天我去坟上看看我妈。”爷爷生气地骂道。
就这样,年三十前的一个黑夜里,爷爷赶着牛车,奶奶抱着包裹里熟睡的堂妹,偷偷摸摸地赶往临镇。
一路上,空气好像被凝结了似的,静悄悄的。只有车轮时不时发出“吱吱呀呀……”声音,老黄牛通人性似的,一声不吭,默默地拉着牛车,往前走去。
我的家,就成了真正的三口之家。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一点点成长,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有了自己的记忆,开始亲自回忆情缘里的事:
有人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儿子是妈妈的小棉裤。我不知道这句话是真的假的,因为我不太会辩解。
如果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那么母亲对于她的这条小棉裤,那可是十分爱惜的!每次送我上学,总是用肥皂给我认真洗手,洗脸,衣服虽然旧,但弄的很整洁,让她的这条棉裤看起来不比别人的差很多。
她总是大手牵小手,穿过村子的深巷,微笑着跟乡亲们打招呼,给老师们问好,把我送到教室门口,再回家操持家务。
当我背书没过,被老师留在教室里时。母亲是最疼我的一个,也是最焦急的一个,她总是急匆匆地买两包方便面送到学校,看到被锁教室的我,转过头,忍住掉下的泪水,匆匆赶回家。
在一年级的一个冬天,我放学回家,隔着一尺高的院墙,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正在做的米饭,香气飘在空气中,飘进我的鼻孔里,我笑嘻嘻地喊道。
“妈,我放学了!”
看到她开心的笑道。简单的一句话,却是我记忆里第一次,第一次这么亲切地喊母亲,所以一直刻在脑海里。
时间总是在不知情下,匆匆从指尖溜走,我也逐渐懂事,进入三年级了,学习更关键的时候。
因此,对于我的学习,母亲总是抓的紧。数学应用题,她总是耐心地教导,甚至买了小黑板,粉笔,让同学过来教我;语文课文,总是让我在你身边读,背;尽管如此,成绩还是上不去,不及格的总是我。
老爹对于学习也要求严,只是他没多少知识,用他自己的方式鞭策我。那个时候,每次期末,需要领“通知书”,成绩全在上面,也是最害怕的时候。看到成绩不好,冬天就让我跪在那青砖上,好让我长记性;夏天,把我捆绑到房梁下,用三角带抽。妈妈总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看着不争气的我,心疼的哭。
那个时候,我对父亲恨之入骨,常常在幼小的心灵里诅咒他。直到多年后,回首童年,理解了父亲的爱,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爱。
虽然,“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方法,我不认可,但是,当我换位思考时,发现这也许是粗人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为自己当年的行为惭愧。
然而,也就是这一年,成了家庭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我人生重要转折点之一。
我的学习,虽然父母尽心尽力帮助,但成绩依然不及格;母亲的身体本就不好,为了这个家,让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病倒在床。
母亲虽然患病,但一直挂念我的学习。当她能坐起来后,每次总是五点起床,让我我坐在她身边,监督我背课文,天天如此,背的流利了,她总是开心的笑起来;对于母亲的行为,父亲想多说什么,又咽下去了,他明白,教育我,只有母亲是有文化的;他也是希望我不要过他们“修地球”的日子,所以母亲一直坚持教育我。
母亲的病,在我第三个三年级的寒假,也好像挺不过去似的,终日躺在床上,只能等死。
天空中,漫天飞舞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邻居家的平房上,欢天喜地,堆起了雪人,然而我的天空好像暗了,多了忧郁,心里没有那么美好。
因为,父亲开始跟我商量,关于母亲的后事。
“某某,你妈可能快不行了,过两天,去瞅个棺材拉回来吧?”
“不,她不会的,她不会就这样丢下我的!”我不舍地边哭,边大声说。
“棺材还是先不要拉回来了,她还活着,让她看到,不是气她?!”随后,我稍微镇定下,说道。
最终,打听到一种进口药,通过借钱治疗,母亲的病才慢慢转危为安。
随后,我也顺利地进入四年级。本来觉得:
我的漫漫红尘路,路上的情缘,除了至亲的情缘,其他的再也不会有;即使有也会因为母亲的病,家庭的颓废等而斩断;当然了,那会是没有把师生之间的情缘包括进去的。
然而不仅没有,还遇到了许多情缘,有了更多的精彩与回忆,从而不得不鄙视自己当初的幼稚。
究竟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又有什么样的美好回忆呢?
且看下文分解!!
已进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