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美的叶片落尽, 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聂鲁达
上海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
小区西大门的银杏树,伴随着季节的转换,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01
如果不是为了欣赏银杏黄,我们通常不会从西大门开始我们的遛娃行程。
门口的小马路,人行道比行车道还宽敞,两排银杏树就整齐地栽种在开阔的人行道上。路边只有零星几家商铺,我们并排推车、停留拍照,与行人相安无事。
今年的深秋,上海的风雨比较少,摇曳的银杏叶难得到现在还依然簇拥在树冠上,在珍贵的冬日下闪闪发光,与散落一地的金黄相映成趣,场面唯美壮观。
想起夏天的时候,树冠上透绿鲜嫩,然后会结出许多的白果,偶尔去超市路上会随手摘几颗把玩,精致可爱,甚至有咬一口的冲动。
唯一的遗憾是,两排银杏树应该树龄尚小,未及枝繁叶茂,但,这并不减一季一景的视觉冲击。
或许,就是今晚的一夜西风,这片金黄便会被全部带走,留下清晰、坚强的脉络。
这有些稍纵即逝的风景,对我们来说算的上是弥足珍贵了,因为娃的出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日常。
02
遛娃,是这一年生活的绝对主题。
虽然基本就是坐在小推车里,不到一岁的娃每次出门心情都很好。
从最初的一脸懵懂,到漫无目的地张望,再到盯着飞鸟来回晃脑袋,他的眼睛里,外面的世界显然慢慢变得清晰而具体了。
刚出生那会,还不适合出门,我们的周末基本就是48小时的家政服务,微信的运动步数都只有个位数。
等到慢慢大一点了,开始走出家门,在小区里面兜兜,到街对面的小广场坐坐。不过,娃显然还没有精力欣赏风景,他有时会犯困,有时要忙着适应推车的半封闭环境,如果不巧来个颠簸,还会一脸惊吓。
再后来,他对出门有点意识了,在小广场碰到其他小朋友,会认真看一会儿;进到商场,则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货架;相对来说,去公园是精神最放松的,嘟嘟嘴、邹邹眉啥的都很自然,完成一个九连拍也是轻轻松松。
这种变化,对娃来说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对遛娃的人来说是难得的透气散心,不过,活动区域都是局限在家的1.5公里半径范围内。
终于,等到了娃开始上早教,每个周末上完课,我们都可以名正言顺地逛个街,顺便还能在下馆子的时候,欣赏那张吧唧的嘴和那双渴望的小眼神。
但经历过几次后,我们又默默的退回到了小半径的生活圈里。毕竟,带娃逛街是一件体力活,有点辛苦,大人小孩都是。
娃的小生活把我们锁在了一个小世界。
03
与活动范围同时变化的,还有我们生活的心态。
放在以前,周末在家应该是待不住的,可能是安福路的餐厅,可能是汾阳路的小店,或者可能是江浙的某处风景,总之,大多数是在路上的。
而现在,没有电影院,没有早午餐,没有话剧,也没有演唱会。家里的电视机已经吃灰大半年,而一直爱不释手的绿植们,也只剩下一周一次的例行补水。
并且,随着娃的活动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的关注点越来越聚焦。
有一次,把娃放在床上后,我出去拿起水壶准备烧点热水。结果,壶盖还没打开,就瞥见他翻到了床沿上,摇摇欲坠。
我直接飞了出去,结果却一脚踩空,滑了个大Z字,才连滚带爬到床边把他接住。看着娃连上激动的笑容,我万分感激他给我多留出的0.5秒的匍匐时间。
那一刻,我感觉双手接住的就是全世界。
04
此时,娇嫩的冬日开始西落,我们推着婴儿车快步往回走。等到冬去春再来时,车里的娃应该已经开始蹒跚学步了。
还清晰地记得,今年4月初,上海气温略低,小区西边的银杏和南边的梧桐,枝干都是光秃秃的。
几天后,娃在一妇婴呱呱坠地,我第二天去医院送衣物再经过时,嫩芽已布满树梢,好欢喜!
*文中图片为实景拍摄,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