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为什么读书这个话题,大家都会想到两句非常著名的话,一句是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的四为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另一句,则是周恩来总理那句响当当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怎么理解张载的四为说呢?为天地立心,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就是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为前圣继承已绝的学统;而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从现代社会来看,古代文人这种崇高的社会理想似乎与眼前的现实相距甚远。
1911年底的某天,位于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的课堂上,魏校长亲自给学生讲修身课。当时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旧的社会秩序刚刚解除,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当时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而这节课,魏校长讲的修身课,就是教导学生应该怎样树立人生的志向。
课堂上,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读书为了什么?问完之后,教室里静静的,无人回答。要是没人主动回答,那我就一个个点名了哈。于是,魏校长指着前排的一个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身来,挺起胸膛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校长又问了第二个同学,得到的回答是,为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到的学生是一个鞋店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校长摇了摇头,似乎对之前的回答都不太满意。于是,又来当时只有12岁的周恩来面前,问他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周恩来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书一翻就是几百年,曾经的那些满腹理想的先贤只留下些著作在书架上蒙尘。曾经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也随着老一辈人的逐渐离开而变淡变浅。当然,相较于战争、死亡、贫穷、饥饿,谁不爱这盛世的欣欣向荣。人民衣食无忧,生活安定,岁月祥和。或许还有焦虑与不安,但大部分的,只是在安稳日子里,欲望日益肿胀引发的后遗症罢了,不值得同情。
我很难想象,在今日的小学课堂,关于为何而读书这个问题,现在的小学生会作何回答。为了父母的意愿?为了长大有份体面的工作?为了不落后于同龄人?还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国家?答案一定五花八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似乎很难找出一个类似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目标。除了现在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多的人一旦出了校园,的确就不怎么读书了。
一大批的读书人不知如何自处,他们看不上这个时代的俗气,但又无可奈何。他们的内心有一片净土,但发生着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牟其中问许知远,听说你开了一家书店?怎么样,很难吧。这位曾经中国商场的风云人物,只消看这个社会一眼,就能看出那些为了体面而被刻意隐藏的尴尬。许知远坦言,自己在北京开了一家书店,书店里只卖自己喜欢的书,布置的很好,就是不怎么赚钱。但他依然倔强,虽然处境艰难,但也没停止关于破局的探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面对这样一个大家都不怎么读书的,这样一个快餐化的,浅薄的,庸俗的社会。他向一个个前辈、行业的领袖、专家、学者发问。十三邀做了四季了,从2016年到2020年,他依然还没找到一个确切、笃定的答案。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体现于他能与不同的意见和平共存,不去劝别人应该怎样,他很清楚生活从来不止一个模板,人生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人人生而不同,经历、长相、背景都千差万别,无法统一评判,也不必刻意贴上标签。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就如同微信公众号那句文案:再小的个体,都是个品牌。我是个90后,但我没有勇气说我们90后是怎样一群人。我只是90后中的一个个体,代表不了整个90后群体。我认识的那几个90后朋友,他们与我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谈我们,只谈我。所以,不谈我们为什么读书,只谈我为什么读书。
记得大学毕业那天,我将所有的书打包卖给了废品站,一共五十多块钱。并在心底里暗自发誓,以后再也不读书了,不考试了,不上课了,不写作业了。认为自己步入社会了,就彻底自由了。然而,步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当时想法是多么幼稚、天真。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三年,曾经那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年变得有些沉默寡言。我不停地回忆过往的三年,苦过、累过、孤独过、焦虑过、成功过也失败过。说不上来快乐,似乎也不值得难过。脑海里有酒桌上佯装热情的推杯换盏,有风雨里汗流浃背的倔强背影。有人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教你怎么让虚伪看起来真诚。也有人握着我的手,无比热情地说快拿出你口袋里的钱。有兄弟在我苦闷的时候,递来一支烟。也有朋友,躲过我嘴里的烟,扔到地上踩碎,然后大声呵斥,不许吸烟,吸烟有害。我突然觉得彷徨、苦闷、迷茫、失落。有人说,要不看看书吧。于是,我拿起了书再也没有放下。
书对我来说,起初只是排解苦闷,现在却成了信仰。
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书里都能找到不错的答案。我从书里看到了有无数的跟我一般的少年,相似的经历,相似的迷茫,最后他们穿过眼前的迷雾,走向了清晰的未来。也看到过很多比我苦难无数倍的人,他们负重前行,吞下命运的苦水,选择迎难而上,浴火重生。还有一些人,他们一出生就带着光环,但是却敢于放弃荣华富贵,转身投入为国为民的大道之中,死而后已。
有道无术,术尚可学也;有术无道,至于术。
何为道?道即是为人处世之智慧,是信仰,是价值观,是再三追问内心之后选择的人生的路,难得。而术,只是人人都能习得的方法论。有了道,安身立命所需的各种技能都能学习到,离心目中的那个成功的彼岸也就不远了。
所以,文字是我的信仰,是我的道。书,也为自己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