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上学的孩子电话述说自己的苦恼:手机依赖严重,总是控制不住看B站,刷视频,影响了学习、影响了休息。
这很正常,面对手机的诱惑,能够一点儿不受影响才不正常。“离不开手机”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人们也在承受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低头的害处多多,如消耗精力、影响学习、损害健康、耽误正事等等。
人们“离不开手机”的原因,无外乎人际交往、获取信息、学习娱乐等需要,还有的从缓解压力的角度分析,通过转移注意可以让人暂时摆脱现实压力的情境等。除此之外,长时间的刷手机还涉及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即无聊。
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无聊是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无聊感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但归纳来说,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刺激,一是自我情绪的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积极的人很少会觉得自己无聊,而消极的人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意义,或没有明确的追求,往往会出现无聊感。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目标和意义,就会陷入“无聊”的深渊。
无聊使人感觉沉闷压抑、无可事事,因此会想方设法寻找排遣的方法,手机的多种功能恰好提供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工具。因为无聊感是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有时甚至会像风一样没来由地袭上心头,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此内疚或自责。
人们一般对无聊的行为是持负面评价的,认为沉溺于虚幻的世界或不加选择地接收各类信息垃圾,分不清主次,是虚度时光、浪费生命。这也是很多人明知自己刷手机的行为无聊而苦恼的一个原因。但要“戒掉”谈何容易,犹如戒烟,明知有害却屡戒屡犯。
既然想做,就去做吧。其实,对于什么有意义或值得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可能别人眼中的无聊正是此刻你所需要的片刻的精神放松。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或劳动只不过是谋生的手段,并没有多少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所谓重大意义,这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无聊感。这时,手机和儿时的玩具并无不同,当作开心解闷的工具就可。
既然想不做,就控制自己不做吧。就如正在上学的儿子,总是在手机上不知不觉地消磨过大好的时光,然后又无比懊悔地自责,再然后忍不住开始下一个循环。怎么办?我建议他的解决办法是:物理隔离。上课去教室,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宿舍,完成学习任务回宿舍再看手机,学习休息互不干扰。
你说自己不是学生也想要改变无聊时刷手机的习惯,多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怎么办?我的建议还是隔离,专心工作、放松休息。至于休息时玩手机,本来就在用无聊的方式打发无聊的时光。
境由心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太自责,更没必要给自己再加上一重压力,玩儿的都不开心岂不是吃亏更大了?
人生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烦恼构成的,每个人遇到的问题其他人都可能遇到,自觉的人生总会有解决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