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过去了,其实我早该把2017年的总结写上,然而,这里是一个拖延症,所以一直拖呀拖。最近应领导要求,在妈妈群给大家做分享,于是趁机总结回顾了一下,自己这一年的心路。
2017年,我做了几件事。
一,我正式投身母乳喂养的推广行业。
二,为了目标一,我义无反顾的选择辞职,全职在家带娃+学习。
三,被娘娘网罗,由志愿者update,最终进入育己的大家庭。
————
这一年里,在我的家庭,发生了两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
<< 1 >>
第一件事,是年初,那时候我还没辞职。
某天我妈妈打电话给我,说,明天我要来你家,你让你婆婆他们回去吧。
我其实骨子里是很纠结的。
一方面,我讨厌我妈,觉得她从小对我做的事,是我不能忍受的;
另一方面,我又忍不住想要去讨好她,希望她可以给我一点点的好脸色。
但是这一次,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坚定的和我妈说,
不,我希望你不要来,你自己在家多休息一下,blabla……
我妈直接挂了电话,没有再给我回消息。
我以为这事就结束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当我晚上下班到家,打开门,看到了我妈站在那边。
瞬间我就懵了,那一刻,我在想,我大概是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了……
那一段时间,我特别的痛苦,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看了不少书,武志红的,李雪的,还有《中毒的父母》,《母爱的羁绊》什么的,每一本都能看到泪流满面,因为,在那字里行间,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更可怕的是,我意识到,我一直无法忍受的这些事,我正在无意识地对我的孩子重演。
比如,我不能忍受儿时父母对我的忽视,对我的指责,对我的否定,对我的控制,我希望给孩子的是亲密育儿,爱和自由。但是,当孩子做了某些事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他的要求,强迫他立刻听我的,如果他哭,就恨不得不理他,让他哭,甚至觉得你哭,我就很开心,很爽。
我吓坏了,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看了书,摸到一点思路,但是我觉得没有办法继续深入
这时,我开始听尹晓飞老师的课,从《母婴关系——人格的底色》开始,一节一节的听,慢慢去体会自己和父母,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渐渐的,我意识到了一些事,就是我一直在心底里强求的某些事,是无法实现的。
比如说,我一直希望父母可以改变,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停止这些自动化的反弹行为,停止对父母的模仿,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但是,我可以渐渐的分清自己情绪里的细节,分清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那些是我自发的,那些是孩子的。
比如,孩子来打扰我时,我的情绪反应是来源于儿时父母控制我的时候,我的反应,所以我会很生气很愤怒,但是,理智上我是可以明白,孩子对我的需求。
再比如,有时我看到孩子的某些方面,被别人说不好,我就会特别生气,想要强迫孩子立刻改变,这实际上来源于我自己的不自信,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客观的讲,我的孩子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但是我依然会为了别人对他的评价而生气,因为说他不好,就是说我不好。
当我能逐渐分清这里面的纠缠,我也就能更好的看到孩子的需求。
<< 2 >>
下半年,儿子终于喜大普奔的进入terrible two。
或许有的妈妈会说,terrible two好烦人,娃的要求特别多,特别事儿。
的确如此,他会有各种属于自己的神奇理由,并把这些标准放在你的身上。让你觉得他特别作。
但是,同时,这也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开始。
当他开始说“我”的时候,好不容易调整好的一些模式,又开始发生问题。
前几天,我和娃之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把它记录下来。
事情是这样的。
儿子最近进入了绘画敏感期,没事就跑到我的书房里来找纸找笔,想要画画。
周末儿子又自己进了书房,要拿纸画画,但他没和我说,直接从书架上拿了一个本子,顺手撕了一张下来。
很不幸的是,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已经记满了我之前上课的笔记。
当我发现的时候,纸已经撕成了两半,上面涂满了蜡笔。
我一瞬间就特别生气,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duang敲了他的脑袋,儿子哇的就哭了。
就在他哭的一瞬间,我就后悔了,我学了那么多白学了吗?!
只好默默安抚他,和他道歉,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喜欢画画,你也可以拿纸画画,但是拿之前必须要和妈妈说。
他一边抹眼泪一边点头答应。
这事就算完了。
但是事后,我还是把它记下来了,我也反复思考了很久,为什么我知道了那么多理论,我也知道这种时候应该怎么正确处理,还是一瞬间就敲上去了呢?
————
追根溯底,这个自动化的反弹反应,背后是一种生气,是一种掌控欲被剥夺的愤怒。
我经常处于这种愤怒中。
我工作的时候,娃站在书房门口,大哭,妈妈你就让我进去吧!
我会有一种愤怒,甚至微微的快感。
Why?!
我要睡觉,娃要吃奶,我有时也会特别生气,甚至像鸵鸟一样的,把整个人埋到被子里,装死,当娃把我挖出来的时候,我内心的不爽简直到了极点。
Why?!
说好的亲密育儿呢?说好的积极回应呢?
为什么我下意识的行为,和我想要追求的理念是完全相反的?
最近在得到看到一段话,
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
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有人说:“ 学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都会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当你陷入情绪,当你被愤怒、被恐惧控制,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app全废了。
其实这段话就很好的表达了我的状态。
当情绪来临时,低位脑占据了我的全部,而负责理性思维,合理运用沟通技巧的高位脑直接当机了。
而原因就像尹晓飞老师说的那样,我从小的情绪处理模式就是这样,已经被深深的固化,形成了自动化的反应。
儿时的我:
事件发生→父母指责or否认我的感受→自我逃避和否认
现在的我:
理想化:事件发生→看到情绪→处理情绪→处理事件
现实:事件发生→指责or否认情绪→逃避处理事件
为什么我要逃避?我不是已经有很强的理性知识的武装了吗?
或许这是我的内在父母不允许我去做的事。他们不允许我表达情绪,但是又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我的身上。
所以,我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我会下意识的去发泄。
————
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足够好的妈妈。
妈妈作为孩子的环境,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尽善尽美,给孩子百分之百的爱。
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妈妈自己也是一个个体,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完美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所以,在我看来,做一个能够反省、不断成长中的妈妈,远比做一个所谓的一百分妈妈,更重要。
这一年里,有过迷茫,有过醒悟,也有过后悔,但是回望过去,我相信这一切虽然坎坷,但是不会白白走过,而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和调整,或许会更加激烈。
不过没关系,调整和改变,是人生的常态,在改变中成长,也不是一件坏事。
这一年里,我曾有过无数次的思考,包括学习和阅读。
我那时候特别喜欢李雪老师的一句话,原生家庭的痛,且于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我非常努力,想要去终结这一切,但是事实上证明,这并不容易。总有那么一些事,是脱离我的意识层面的。我只能通过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逐渐打开自己的内心,看到最里面那个脆弱的需要被拥抱的小孩。
如果新的一年,需要换一句话,我想会是这句:
既然已经来到地狱,那么就请继续前行。
成长的道路上必定不会平坦,如若有缘,我愿站在这荆棘丛中,我们一起走过。
让我们在黑暗中相互拥抱,也请弯下腰,拥抱你内心的孩子。
随着自我的成长,相信我会有更多的力量拥抱和陪伴内心的孩子,也给真实的孩子带去足够的爱和足够的力量。
(20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