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是二孙子的大喜日子,微信朋友圈发了我的祝福后,我又发了这样一条内容:
1月15日,二孙女要结婚了,侄媳妇儿(上面两个美女的妈妈)要给我发邀请函,微信中发现找不到我了,她说备注了姓名,拼音一搜出来了,三个字错了俩。我们大笑之余,她说她有次记帐“温”字不会写,写了一半,并且大家说她写的那一半也不对,但她还知道那个符号是谁,后来帐单被弄模糊了,就再也猜不出来是谁了。为此,孩子们都开妈妈的玩笑,说她“没文化,真可怕!”。接着我们两个给客人泡茶,我发现茶水红红的,问她什么茶?她说“富x茶”,她说再也不敢念错别字了,我一看是富硒茶,便教给她这个字的读音是“xi”,一种化学元素,也很佩服她的“不懂就问,勤奋好学”。孩子们,知道我想起了什么吗?想起了你们的作文连串的错别字,词不达意的表述,那么干瘪瘪的,无趣无味无聊!想起了让你们写个反思都需要N遍修改,错别字依然会镶嵌在里面的泪剧,感到的是真的很悲哀呀!
“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答案:都不是。今天我们谈一下这个话题:什么是文化?
文化概念的解读,人类一直众说不一。但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én huà,英文是culture,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这个解释对于你们来说有点生僻吧?
有人说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这个解释你们会觉得知道了一部分,因为你们已接触过价值观、自然科学、语言文字等词语和它们的一部分内容,但你们明白文化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吗?
著名作家梁晓声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他说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文化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什么是自由?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样想的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文化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同学们,衡量一下你有文化吗?
作家余秋雨也谈文化,他说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
欧洲著名文化人类学家荣格曾经讲过,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成为一种集体人格,在这样的概念下,中华文化就可以理解为中国人集体人格的体现。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即国民性,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
我们几个也闲谈文化,附庸风雅了一回。大美女说文化就是隐藏于内心的、无需提醒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小美女说文化是一种根植于你内心的对知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即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帅哥只是缅甸的笑了笑,其实会笑也是一种文化。
孩子们,你们也来想一下什么是有文化。我认为有文化对于你们来说,首先是学好文化课。没有这些基础知识,你就无法走进更美好的生活。其次是守纪律,关爱他人,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才能生活的更优雅、更从容。第三要明辩是非,拥有正能量。这是你们融入社会主旋律的基本素养。第四有理想有目标,并不断努力充满激情地向目标靠近。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种知识,文化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力。
同学们,我最喜欢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那两段名言,也谨以此段话与大家共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同学们,为了青春,为了生命,你愿意燃烧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