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从事传统艺术的朋友,他年纪不大,三十上下,却已经是粤语评书从业者里的中流砥柱。当然,他苦笑着说,并非是他多么优秀,而是现在坚持从事传统艺术的创作者,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粤语评书的内容与北方评书在内容上无异,无非就是三侠五义,忠臣良将之类的武侠小说或者历史演义。说易也易,说白了就是说话;可说难亦难,要对剧本有深刻的理解,体会人称的心理状态,并且要模仿老人、妇女等人物的语气语调,在不同情境和角色中自如切换。整个评述过程要求字句清晰、播演到位、张弛有度、引人入胜。录制完的语音要进行审核、修改、剪辑、排序、上传等一系列工作,想完成一部满意的作品并不容易。
他创作的音频内容已经被当地电台收纳,再被上传到各大音频平台、app等,收入分账与电台平分。但他说道,由于粤语属于区域方言,影响受众很少,除了广东及东南亚华人居住地,很难在其它地区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尽管做着在外人看来极为艳羡的事情,但真实收入并不多,不足以也不指望能够分担家庭的开支。
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水电工,他干活儿专业利索,挑不出理儿。可是,他所在的某区赶上违建整顿,辖区内所有居民一律不允许自主改建装修,这一来二去本来就没有多少活儿可干。至于评书嘛,他说纯粹是自己爱好,电脑设备等自己还要掏钱,至于以后,他笑着说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我记得之前在一篇公众号上看到,制造垃圾快乐是当下最高效的吸金方式,小程序算命、逆袭小说、小姐姐直播……大家都喜欢看。
没错,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巨大,成功学尘嚣日上,社会风气浮躁,搞得大家都焦虑窘迫。如果能在茶余饭后获得片刻快乐就很满足,哪怕是垃圾的,这本身没错。何况,在流量为王的市场经济,这种垃圾快乐的泛滥也折射出孤独市场的庞大。
可如果这种势头蔓延到整个社会甚至到青少年身上,我们的传统文化怎么办?没有受众的支持,创作者很难维持下去;没有技艺人的坚守,那些取其精华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他说,不管什么形式,评书、话剧、音乐会,现在一有时间会去剧院看演出。他仍存梦想,但不知道能否养活现实,不愿在年老体衰之际,再为了生计卑微到尘埃里;可没有梦想,人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他喃喃道。
码字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