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带给语文教师的压力和使命感

忽然间,《中国诗词大会》就火了。

这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由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在娱乐节目层出不穷的今天,人们渐渐被过度娱乐调戏的神经麻木。《见字如面》、《诗词大会》等一类颇有文化气息的节目,无疑为荧屏刮来一股清新的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人们也渐渐安静下来,愿意去寻找古人遗留下的一种意境美。

要说导演还是很有勇气的,毕竟现在很多情况下,收视率决定一切,能鼓足勇气做这类节目,是冒了一定风险,抱着“文化不是钱生钱的游戏”这种信念,走出了一条新路。

01

作为语文教师,看节目的时候,就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很激动,很欣慰,很想抱着诗词再好好去读一读,背一背。

一年级,才列出小学六年,需要背诵的课外古诗目录时,就有家长莫名在群里指责:孩子这么小,字还不认识,背什么古诗!

没有询问学校里是否帮助学习,没有沟通什么时候要求背诵过关,让人感到的,是对背古诗的严重排斥和不满情绪。

是的,在这个功利时代,做什么事都要谈有没有用,背古诗有用吗?

如果非要说读有用的书,我看只有回家找家电说明书读了,那个指向性最明确,收获最大,看了就有用。

“诗词有一种无形的有用。”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这么说。

你的气质藏着你读过的书。

是的,读诗词,能展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增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人生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

互联网时代导致很多人不在慢阅读,不再读纸质书,只是爱读图、看直播,看短小的文章,体现出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

社会和个人总有一个“从没文化走向有文化”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有这种需求。

这档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就充分说明了,广大受众的需要。

可是,什么时候带学生读诗呢,指望课本是不可能的,一册书最多只有3、4首。现在只有早读能空出一点时间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想多一些带大家去感受,是很困难的。回家以后,写作业,再写额外家长布置作业,还愿意自觉多背古诗的不多,甚至是很少。毕竟课外古诗考试很少考到。

02

此外,有的学校纠枉过正,提出要考核学生默写指定篇目的古诗,这无疑背离初衷,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古诗词吟诵专家陈勤提出“素读”的观点。

素读,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就是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的朗读,直到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得滚瓜烂熟为止,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这是我国古代私塾里常用的读书法。

她的学生经六年的经典“素读”训练后,个个都能达到“背诵十万字,《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老子》《飞鸟集》等经典名篇全都滚瓜烂熟。

的确,都逐字主句分析理解,熟背、默写,实在太累。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以孩子的阅历,有的诗,你即使即使告知了意境,他也体会不出,可是犹如一颗种子种在心田,等到有天长大了,又经历了,也许会想起这首诗,不同的年纪,会赋予同一首诗不同层度的理解,这时再读起来,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怎样操作,指导、引领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培养对古诗的兴趣,走进诗词的曼妙世界,还需要用心思考。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是有诗心的,它没有断,一直有萌芽在心里,只是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激发。

作为播种人,顿时觉得任重而道远,努力静下来,和孩子一起走近那些诗人,体会诗词的美吧,谢谢这档节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十天连播已经结束,但观众对它的讨论尚未停止。其中,“新浪历史”有题为《“中国诗词大会”的伪...
    语心同学阅读 7,976评论 17 24
  • 小时候,我特别不愿意叫人,每次喝喜酒,或者亲戚聚餐,老爸老妈都会让我叫一些我不熟悉的人阿姨叔叔伯伯等,每次我都是害...
    碧海蓝天1018阅读 255评论 0 1
  • 2011年研究生一毕业,我就只身一人从东北来到广州闯荡,现在已在这里定居并实现了一家三口的快乐小日子。 很多人问我...
    云昊YH阅读 280评论 16 21
  • 今天爬山,是在武安七步沟附近。 我向来对路线模糊。只知道下车后,从一条小公路进山,快到脑沟的时候,被森林防火员骑着...
    阿果悠悠阅读 601评论 0 0
  • 前言 近日压力倍增,在图书馆自习,期望能够看更多的论文。休息期间找到一本算法的教材,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角度重温...
    惊喜黑洞阅读 2,008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