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永远是逐利的,并低成本介入博弈,是资本市场的规律,暴涨反映预期,
可以看出,近段时间光伏板块的强劲涨幅,确实在各个层面都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那么,光伏板块历次大周期开启的条件有哪些、哪个环节最先见底、以及资金的动向如何,我们花2分钟来了解一下~
(一)装机需求
从装机层面来看,9月国内新增装机20.89GW,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27%,
行业似乎回到了以往旺季终端需求回升的状态。
(二)底部的一些特征
1)目前,仅有组件环节可以实现微利,硅料环节行业现金亏损1万/吨,
硅片环节行业现金亏损7-8分/w,电池环节行业现金2-3分/w。
2)开工率: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开工率,分别为56%、49%、54%、50%,
都处于历史底部位置。
3)利润:行业龙头隆基、TCL中环、通威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2.57亿元、-31.76亿元、-36.4亿元。
光伏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全成本竞争转向现金流竞争,也就是说,价格战下,
比拼的早已不单单是成本能力,而是谁手里的钱够撑到最后。
(三)底部的其他信号1
1)今年上半年新投产、开工和规划中的产能项目数量相比往年减少了75%,
已有超过20个项目宣布延期/终止。
2)资本市场的波动也影响融资,使得部分光伏新建项目 被迫延期/终止,倒逼企业关停/寻求被收购。
(四)哪个环节最先见底
供给侧不断收缩的背景下,是否意味着光伏板块各环节产品价格将企稳,
产业板块阶段性底部已经来了?
或者说,光伏板块中哪一个环节,将会率先带领行业走向复苏?
有2种可能性:
1)硅料——由于硅料环节的扩产和 复产周期最长,大概需要一年半-两年的时间,
而且,硅料环节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停产后依旧需要大量的维护费用,
因此硅料环节会率先探底,然后转变光伏产业链整体的产能过剩情况。
2)组件最先见底,离需求侧最近。
(五)光伏板块历次大周期开启的前置条件有哪些?
1)2004年,德国对光伏行业加大政府补贴,收购光伏电力入网,是当时零售电力价格的3倍,
并且保障收购20年,于是,开启了全球光伏激荡二十年的发展。
2)2011~2013,为了应对欧美“双反”对中国光伏行业的伤害,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光伏企业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开启了全方面的创新,
3)2019之后,光伏平价上网逐步实现,
4)2020“双碳”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光伏产业开启了一轮史无前例的扩张潮。
5)2021年,光伏制造端产值一度突破7500亿,板块涨幅也是惊人的高。
总结:
政策、技术和资金是影响光伏产业的重中之重。
(六)资金动向
1)24Q3基金重仓股中,新能源板块整体的持股市值上升,新能源仓位回升至21Q2、23Q2水平,
相对自由流通市值的超配比例也上升了!
2)
24Q3光伏风电板块整体持仓市值占比上升1.1%。
从8月开始就一直在分享光伏产业链的量价关系、以及最新消息,有缘看到的朋友,就恭喜大家吃到大肉了
谢谢这么优秀的你还关注了我♥️,推我努力前行,分享更多干货文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