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音频里传来“停止表演,你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弦。
我猛然意识到,原来生活中的我,一直是个演员。常常不自觉的演戏,甚至自导自演,内心戏还十足。为什么会表演呢?为谁表演?观众是谁?
闭上眼睛,静静的回忆一下。脑海里浮现了一个画面,父亲板着脸,坐在饭桌前,右手端着酒杯,憋着一肚子气强忍着没发出来。我内心怯懦,但外表假装若无其事地过去。低着头,把帽沿拉得极低,坐在他的对面端起碗来。毫无表情的脸上,不自觉的复印了他的表情和情感,也堆起了他的愤怒和情绪。
于是,我假装很生气,表演很成功。
如果父母很生气,子女便会不自觉的呈现和模仿他的情感和情绪,好像开心和快乐是不对的,只有和他们一样的情绪才是合适。
作为子女的我们,害怕与他们不一样,就会情不自禁地假装和他们拥有一样的情绪;如果不一样,就会自我内疚和谴责,甚至攻击自己的貌似背叛了父母的那些行为举动。
又好像,如果父母不开心,我很开心,就是不道德、就是背叛、就是遗弃、就是分离和对立,而必须与父母保持一样的状态和调调,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才算是有同理心、是共情、才是爱。
所以,我们会不自觉的强迫自己,和别人有同样的感受,特别是负面消极的情绪。于是,我们便天然的会演戏,很小的时候,便成了演员,处处在表演。
走入社会,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会关注他人的需要,了解他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期许别人能喜欢,能认同。对方喜欢聊什么,便会尽情的去配合;对方喜欢多聊,就做聆听者;对方不说了,便会极力寻找话题,避免冷场;对方,想要做什么,尽量满足。
眼里,心里都是别人的需求,自己俨然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的大好人。
我们在做什么,在求什么?我们自己的需求有吗?是什么?却全然不知。
可能我们想获得机会、想证明自己、想要被认可、被肯定。于是我们极力的去表演,去演一个我们渴望成为的完美之人;如此,便可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认可。可是,自己的真正需要,却被遗落在一边。
我们不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吗?
我们真的愚昧的忘记了,好的生活,就是简单放松的做自己。
而此刻,我真的放松了吗?
我在做我自己,自我满足,还是在做一个完美的演员,期许获得所有人的赞美和支持呢?
我突然发现,可能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依然在假装,本能的做着职业演员。
这让我大吃一惊。试想一下,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会在人前刻意回避讨论自己的亲密关系或家庭关系。有可能对方正在讨论的主题是幸福或不幸,无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不愿意提及或谈起自己的感受或处境。我们以为回避某个感觉,就可以安全,就可以不被触动。
甚至在性生活中,我们依然有可能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对方是否舒服,猜测对方可能希望我怎么做。我们是如此的体贴,以至于我们并不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时常处于紧张之中。我们的大脑在本应该放松的这个时刻,却依然在繁忙的工作和思考。于是我们的身体会像机器一样按照大脑神经的指令做着僵硬的调整和配合,期许对方感觉舒服和满意。
我们还是依然在表演,期待满足对方的需要,期许对方满意我们的表现。更有甚者,我们明明不享受,却会假装表现出很舒服的样子;明明没有太多感觉,还虚伪的假装高潮。
这实在是不可理喻!原来还有人可能会假装享受,也有人可能会在性生活里表演。
这一定是疯了,完全没有活出自己和自己的内在需要,只是为别人而存在。
我们全然放下了自己的需要,全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怯懦的做着卑微的演员。有时自己不满意自己的表演时,还会自责、内疚、否定、攻击自己。这简直就是酷刑,惨无人道。
“停止表演,你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再次回荡在我耳边,我静下心来,痛定思痛。
虽说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可是,今天我想要罢工了。我不需要这么多观众,我也不要时时刻刻都在工作演戏的状态中。
上班的时候,我就遵守职业道德,好好的表演。下班了,就脱下戏服,摘下面具,放松下来,做我自己,关注自己的需要,好好的犒赏自己;用心和自己对话,关注自己的感受,感受自己的体验;好好地、全然地满足自己身心灵全方位的需要。
放松,是爱自己最好的方式。放松下来,才是最美、最佳状态的自己。放松下来,才能关注自己,才能爱到自己。
当我们放松下来,才能开始停止表演。停止表演,才能感受到爱与被爱;停止表演,才能更懂得爱。
爱,是一切的答案。爱,也是一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