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草堂是四岁的时候,和爸爸在草堂里留下了一张极具年代感的黑白照。后来大学的时候来了成都念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阴天多过晴天的城市。现在的家离杜甫草堂非常地近,几乎就是一条马路的距离。
几乎是从十年前吧,就开始办草堂的年票,不知不觉已经见证了草堂十次四季轮回。最铁的粉丝也莫过于此。草堂的美是深得我心的。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春、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冬。说不出最爱草堂的哪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心里的那个草堂。
一年又一年的年票
春天的草堂,虽静谧玲珑,却也春色满园。散落其间的翠柳、樱花、桃花、玉兰花、垂丝海棠,映衬着草堂的红墙翠竹、小桥流水,古朴青幽里,也处处姹紫嫣红,浓墨重彩。没有时间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周末就去草堂逛逛,只要一条马路的距离就能感受到热热闹闹的“春风花草香”。
花径旁盛放的玉兰
夏天的草堂,对于住在草堂周围的人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房。不管外面是怎样的酷暑,一踏进草堂就是清风拂面。“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首诗完全就是夏日草堂的最好写照。
草堂的夏天不像春天那么满目缤纷,草堂的夏更像是一副淡淡的水墨画,不浓艳但意境悠远。初夏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过密实的翠竹,似雾非雾,远处的小桥流水仿佛入画。在草堂漫步,或者长廊坐着发呆,看红墙修竹、池塘夏荷,再浮躁的心也会慢慢沉静下来。每年的六七月,草堂的栀子花也盛开了,小径上、亭台间,走到哪里栀子花的清甜都浸润到心里。
成都每年立秋之后,都会经历酷热难当、骄阳似火的“秋老虎”,只有在草堂的竹林里、荷塘间能提前感到丝丝温柔的秋意。偶然在小径间闻到了桂花的香气,便知道是秋天真的来了。初秋的草堂就像一个巨大的蜜糖罐,走到哪里都有金桂甜甜的芬芳。走在草堂弥漫着桂花香的秋天里,更能理解这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秋天的草堂是甜蜜的,在接踵而来的冬天里,草堂也并不萧瑟。冬天的草堂,四处都可以遇见银杏明媚的金黄,给日渐清冷的冬季带来浓浓的暖意。一直觉得成都最美的时候便是初冬的银杏季,但最有古韵、最有禅意的银杏一定是在草堂。一树树银杏映衬着茅屋楼阁,风吹过时,银杏雨纷纷扬扬,随手一拍便是冬日里一副最美的画卷。
银杏季过了,草堂的腊梅就粉墨登场了。在最冷的时节里,暗香浮动,独自盛放。
走在草堂里,再想想诗圣曾经在这里写下的诗句,春天的时候可以看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或者“桃花一簇开无主”,路过花径时会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站在茅屋前会想到以前诗圣在这里看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或者诗圣遭遇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带娃散步遛弯儿的时候,把想到的诗通通复习一遍,时时感受到生活里的诗意,这也算是住在草堂周边的福利吧。
很难说草堂最美的是的哪个季节,哪个季节都是那个正好的草堂。
所以冯至才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