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姐姐在她的朋友圈里晒了一棵种了20年的李子树,她的李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看了让人好不眼馋。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大片的李子树,那是在我的小学旁,一块突出的土坡,上面种着几十棵李子树,我们都喜欢叫它李子山。其实真算不上山的,因为它的地势只高出半米,实在配不上“山”的称呼。不过,上面李子树确确实实的诱惑着我们,即使要为它们除草,捉虫,挑粪,也都能忍受。也因为是群体劳作,我们更是欢呼雀跃。我有时会想,那片李子山是应该是,最早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甘之如饴吧。
印象中学校旁的李子树结果子要早一些,或许也是分早熟或晚熟的吧。好像每次都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讲台边会有一大袋李子,老师拿着大碗给同学们每人舀上满满一碗。这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丰收的,节日的喜悦。
李子山的李子很好吃,有两个不同的品种,一种是寻常的,像乒乓球大小。另一种我们家里话叫朱砂李,有小孩拳头大,果肉多而甜,像是在吃桃子一样。只是结朱砂李的李子树不是很多,因此就更加体现了它的物以稀为贵了。
李子树带给我们的快乐,不仅仅是酸甜美味。我们欢喜着这片山,这里的李子树,它在春天里抽出的绿芽,和朵朵白色的小花。
那时上学的路很远,没有大人接受,快乐却和去学校的路一样长。我们一路追赶,嘻闹,弯曲狭窄的田埂是我们的跑场,李子山是我们最后胜利的领奖台,那时候的我们身轻如燕,故乡的土地没有我们到不了的地方。
李子山是属于学校的,也因此属于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照顾李子树,就像父母亲照顾她们的田地那样尽职尽责,
给李子树们除草,是最轻松有意思的,或是用手拔,或是锄头挥舞起来。很显然我们比大人干农活要卖力,而且更幸福。那么多的同学一起比赛,说笑,还没有功课和作业。
有同学挥舞的锄头像打靶的枪,锄头起落间,一坨土块就飞射了出去。还有拔草的同学,速度飞快,全然忘了四周有人,拔起的草向两边飞去。也有调皮捣蛋的,互相打闹着。
施肥是最痛苦的,那些肥料,来自学校厕所的粪池。人食五谷杂粮,造出的粪便却奇臭无比。这种工作是不可能有人抢着做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老师通常都会挑几个高的,壮的男孩子。其他人就负责挖坑和填埋。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工作是一时的,玩耍才是天天进行的。所以李子山给予我们的快乐比我们对它的付出要多的多。
小学的快乐很短暂,很快我们就离开了学校。我们的离开是具有历史性的,因为我们是最后一批学生。后来的我们,进入了不同的中学,三年的中学后,我们更是被冲散在全国各地。不知道会不会有同学在这样的夏天,想起那片李子树,想念载满我们纯真快乐的李子山。
后来的我,偶尔会听到一些关于李子山的事情,那片李子树没有人管理,结了果子,附近的村民都拿着袋子去采摘。最近一次是听母亲说的,那片李子树结的果子少了,小了。
或许它们也是想我们的吧,只是想着想着它们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