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
老井、枣树、织布机这些皆是奶奶老宅里拥有的“老物件”。奶奶的老宅在城东十二里西于口村,这里也是我的老家。
过去我对老宅印象很淡,缘于生在黑龙江畔,长在甘肃黄土高原,第一次回到老宅那年,我已经上初一了。每到寒假,我都要跟哥哥回老宅栽树,奶奶总是站在街口,站在寒风中眺望,等着盼着我们归来身影,因为我们是奶奶唯一的根。奶奶一生很苦,在我父亲十二岁那年,爷爷就客死他乡,后来奶奶嫁给了本村夏家,又有了小姑、小叔,小叔终生未娶,两个爷爷过世得早,我从来没见过。
回老宅多了,渐渐地对老宅产生了情愫。老宅门外有口老井,是我最深的记忆。井口一搂大小,没有井台,四壁是用青砖砌成的;水位极浅,只有两三米深,用扁担就可以直接提上水来。在以前谁家有口井,谁就能娶上媳妇。奶奶是一个很和蔼的人,街坊邻居来挑水,从没说过半个不字。一年春季大旱,村里的几口井皆干枯了,唯独奶奶家的老井依然清澈如泉。奶奶看到村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就说:“家有小孩的都去我家老井取水”。全村人都说奶奶是活菩萨。
可是,奶奶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气急了也会骂大街,骂的也很刺耳,连祖宗八辈都敢骂,这多缘于枣树的事情。老宅中生长着一棵枣树,是后来的爷爷栽的,奶奶视枣树如生命。这是一棵金丝小枣树,结的枣子椭圆细长不大,但清脆颇甜,十分诱人。每当枣子还是青果时,便被淘气的孩子逾墙偷食,奶奶发现后就追着撵着骂着:“小兔崽子给我站住,撵到你家也不轻饶你们”。“再让我瞧见,非把你们小鸡鸡掐了,让你们断了根”。奶奶是个小脚,哪能追得上,顺手抓起一块瓦片扔了出去,吓得孩子如鸟兽散去。骂归骂,骂完了也就忘了,待枣子长熟了红了,奶奶便用竹竿敲下,落得满地都是。她挑拣些最好的给邻居们送去,让孩子尝尝鲜,解解馋。奶奶就是这样,刀子嘴,豆腐心,让人敬畏。
奶奶特别勤快,极少出老宅,闲暇时就盘着腿在门前纺线。有时礼拜天我就陪奶奶旁边,听纺车吱吱呦呦的作响,声音很有节奏很好听。奶奶西屋摆着这架木制的织布机,瞅起来特别简陋,各样各色的细线从篦子中间穿过,然后收拢起来,绑在后面的轮轴上。前面脚下是两个踏板,一脚一个,踩一下踏板,左右穿一下梭子。奶奶人老但手脚格外麻利,手脚配合的十分默契,梭子在细线交叉中穿梭,非常敏捷。织出的布叫粗布,甚是好看耐用,现在很稀罕了,已成为布中精品,都是纯棉的,做被褥冬天一点不凉身子。来奶奶家学织布的大闺女小媳妇很多,奶奶从不厌其烦,拿自己纺出的线教她们练习,织错了织坏了奶奶也不生气,总是耐心地把她们教会。她们看到奶奶又热心又诚恳,都称奶奶是当今的黄道婆。
时过境迁,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奶奶的老宅依然在,过去的老井被机井、水塔代替,再后来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老井早就掩埋了;那一棵又小又矮的枣树早就被淘汰,村边建起了冬枣基地示范园;奶奶的织布机早就被县现代化的棉纺园区所代替。
虽然,奶奶已去世四十年了。每每想起我的奶奶,就想起了老井的博爱,枣树的敬畏,织布机的传承精神;每每想起老井的博爱,枣树的敬畏,织布机的传承精神,就想起了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