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我毕业刚参加工作,年少轻狂。公司规定上班时间是朝九晚五,我天真的以为只要下午五点一过便可以下班走人了,后来好心的同事多次提醒我:如果领导没走,千万不要走在领导前面,不然会吃苦头。
我当时非常不解,完成工作了为什么不能回家?终于有一天领导爆发了,以工作不饱和为由派给我很多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最终逼我离职。
回忆起十年前的情形,我有些惶恐,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接纳甚至敬奉这种潜规则。开始变得圆滑,成了别人眼里会来事的那类人,也成了十年前我最讨厌的样子。
但不可否认,从来都是对领导点头哈腰阿谀奉承人最受领导关注和爱戴,即便领导知道这根本就是虚情假意,但在决策的时候总会为他多考虑两秒。
从来都是如此,可真的就对吗?
其实很多事情大家都很抵触,但依然还是去做了。这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式,有些人根本想不到去打破规则,走出别人设定的圈子。
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与小时候的教育有关。孩子从小自我独立意识还未完全建立和成熟,就被灌输服从长辈的理念,这样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孩子总在父母安排的圈子里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这部分人长大后在社会上也并没有完全的自我意识和思考,也很难主动地分析是顺从或是反抗。
有些人想到了打破规则,但真正去打破也需要莫大的勇气。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权威的服从,人性中有一点就是总会盲目地服从权威,打破规则就像是质疑权威、挑战权威,同时意味着站在了一群盲目迷信权威的人们的对立面,勇气一旦选择了一次退缩,由此也就失去了打破规则的勇气。
人们之所以畏惧打破规则,是因为束缚令他们感到安全。《肖申克救赎》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刑满释放的时候,人们会畏惧前行,甚至想继续留在监狱里。人对于规则的依赖,远大于对成功和冒险的渴望。畏惧打破规则,实际上是对未知的恐惧。
一定会有人站在高点谈法律和制度,但不论何时何地,你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是正确的,如果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这件事情不会因为一千个人说它是错的而变成错的。
其实对不幸,对不公的忍耐和吞咽,这一点在某些时候是优点,但有些时候却也是不折不扣的缺点,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有人说这是一种奴性,也有人说适者生存。
从来如此,便对吗?倘若你说这屋子太闷,要开个窗,必然有人会有人反对,但如果有人说要掀了屋顶,这时候就有人来调和,同意开个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