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在聊到陪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孩子就读某重点小学五年级,流泪的原因是,孩子最近的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说三年级之前,孩子一直是老师表扬的对象,从四年级开始就有些跟不上班上的学习进度。
我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跟不上进度呢?”
家长:“孩子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很晚,休息不好,老师反应孩子白天上课没有精神。”
我说:“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
家长:“多是挺多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喜欢拖拉,并且非常粗心,一些很简单的题目常常算错、写错,这就又额外增加了订正的时间,导致作业写到很晚”
我说:“孩子一直是这样吗?”
家长:“也不是,三年级以前还好。”
我说:“孩子在拖拉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家长:“就不断的提醒他,在他身边还好,稍微松一点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骂也骂过,打也打过,还是如此,并且成绩直往下掉。”
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了解孩子做作业的目的,才能够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为什么要在做作业呢?有的家长会说,老师布置的,不做不行,我想很多孩子也是这样想的吧;有的家长认为,写作业是为了查缺补漏,巩固当天所学;也有的家长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的没有对错,只是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方式就不同,得到的最终结果就不同。
如果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孩子马虎了事自成必然,甚至家长代抄代做,这样的后果,我想不仅仅是成绩受到影响。
如果为了查漏补缺,巩固当天所学,焦点就会聚焦在结果的对错上面,不是说巩固所学不重要,只是一味的强调对与错,会让孩子备感压力,因为对错已经是个结果,在知道的那一刻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加上家长情绪渲染,会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沮丧。
如果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焦点就会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上,而不只是关注最终的结果,因为明白造成各种结果的背后必然会有其原因,完美的结果是由完美的过程所带来的。
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经过和多位家长的沟通,孩子在做作业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自制力差,专注力不集中,喜欢不由自主的开小差;
2.作业马虎潦草,明明知道的东西确反复做错、写错;
3.东写一下,西写一下,一会语文做几题,一会儿数学做几题,不会规划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白天掌握的知识不太牢固,不会做;
5.畏难情绪,稍有一点难度的题目就不愿意多思考,找各种理由推脱或者让家长帮忙解决....
孩子需要做什么❓
1.收心
我的童年经历告诉我,放学回家的路上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回到家,脑袋还在想路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很难立刻马上调换到学习的频道上来。
回家后先不要急急忙忙写作业,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脸、换衣服、上好洗手间...注意给孩子喘息的时间,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多长时间,准备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专注力的游戏,比如舒尔特方格、词语接龙...
2.学前准备
先把今天写作业需要用的文具摆放整齐,最好是按照使用率依次摆放,例如数学、语文书和练习本方一侧,其他书籍放另一侧。
这样写作业前就会准备好,孩子也不会出现写作业的时候东翻西找的现象。
一个会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他的思维也会有条理性,有条理性的孩子一般学习都会不错。将所需要的书本、文具摆放好再学习,给学习增添了仪式感。
3.先复习
不要一开始就急着写,一定要先把知识,从课本里记到脑子里,然后再去写作业。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写作业,最重要的是“把知识装到脑子里”,作业,就是检验是不是真的装进去了。并且,磨刀不误砍柴工,复习后,因为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做起作业来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有所提高。
4.有规划
对于当天的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好做作业的时间和顺序,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的不容易,前期需要家长的指导和辅助,但做事情之前先“规划”的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人都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孩子也一样,喜欢做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比如一个孩子数学好,英语弱一点,孩子就喜欢先做数学,把英语留在后面,最后就是一拖再拖。
正确的做法是:先完成中等难度的作业,再完成高等难度的作业,最后写简单作业.即先写试卷之类的需要思考的作业,然后开始背诵课文,最后再做抄写单词这样简单的作业。
5.自查自纠
有些问题只要看一遍就很容易发现是否出现错误,养成做完作业检查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知识点重要,不够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在这个环节上“越位”,替孩子把检查的事情给做了,要知道,这只会把你炼成“火眼金睛”。家长要注意什么?
1.不要做监工
千万不要盯着孩子做作业,随时干预孩子,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
"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2.不要替代孩子思考
孩子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当孩子遇见难题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先让让孩子自己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想放弃,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我们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3.做培养孩子习惯的教练
好的习惯所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
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会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习惯没有改正一说,一个习惯只会被另一个习惯代替。
训练习惯是有方法的,但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的“身教”不是家长的“说教”。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
本人正在发起思维导图刻意练习计划,因为我相信“凡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去做,必有惊喜!”
刻意练习旨在:以练促学、以练促思、以练促用。因为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力提升的方法无它,“唯手熟尔”。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以下各项刻意练习计划:
“鳄鱼计划”:月更21图;
“百图计划”:季更100图;
“遇见计划”:年更300图。
了解详情,请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