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阅读,先从学习谈起。
学习分为两种,非辅助自我发现型和辅助型。这两种学习方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在于学习的教材不同。非辅助自我发现型立足于自然和自我,大脑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依托于观察力和想象力。辅助型则立足于传达给学习者的讯息,如文字,声音,图像等。这类讯息通常是经过处理之后才被传达至学习者。这类学习方式的具体的形态如阅读书籍,上课听讲等。此篇文章重在分析辅助型学习方式中阅读书籍这一具体形态,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进入到说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部分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论:
——1.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应以学习者为核心,而不是书或其他培训教材
——2.学习应致力于能力提升,思维行为的改变,而不是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对应地,我们必须明确阅读的目的,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1.阅读旨在吸纳信息,知识,理解其本质
——2.阅读旨在增进思考的能力,学会如何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
——3.阅读旨在重构、扩张旧思维,改进行为
好,接下来,我们讲述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且将书中知识经验为我所用。
我们我们将阅读这一学习行为,分解为三个步骤,RIA——Reading,Interpretation,Appropriation
——Reading
这一个阶段,我把它定义为阅读字面,理解大意,梳理架构,明确主旨。这一个主要强调的是对书的“宽度”的理解,重在阐述如何进行横向拓展。
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
一般地,小学毕业即可达到这一层次。
四个阶段:智力准备——看图识字——快速扩充词汇量——阅读短文,成为一个阅读者。
检视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快速了解书籍内容和阅读价值
①读书名,序言,索引,目录了解书的类型和叙述架构
②浏览书中总结性的章节
**粗浅的阅读
相对于前一个阅读方式,还可以较为完整地阅读一本书,但是只注意能理解的地方,难以理解的地方就直接跳过。
分析阅读:
此层次是比较细致的阅读,针对于阅读价值很高的书籍
有几大规则:
一:明确所读书籍的类型
二:阅读完关键性段落后,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简短几句话重新叙述此段落大意。
三:仔细分析作者的论述逻辑
四:将书中所有关键性描述,列举,以作者给出的结构或者自己以金字塔原理重构文章结构
五:发现作者的意图,用金字塔原理去思考文章结构的每一层所需要阐述的问题
六:找到作者针对每个问题的解答,既找到段落总结——章节总结——次主题——主题内容
(高级规则)
七:尝试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 ,论证不合逻辑,理由不完整
八:求同存异,为自己所持有的不同观点,找到理论依据
主题阅读:
待补充
阅读速度的控制:
取决于书的类型和价值,还有章节。
阅读的速度不是一味地求快或为了理解而求慢,正确的阅读速度是能快能慢,能根据阅读内容不断调整速度,比如在作者举例说明,细看一个例子就可以了,其他例子可以稍微快速阅读过;或者在关键性语句上,放慢速度,重在归纳理解。
——Interpretation
=以学习者为中心+透视本质+激活经验+促进参与+催化应用
透视本质:
当我们阅读到一个知识点或或者一个信息时,要进行更深入地思考,抽象化知识,思考其本质,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怎么会这样,有什么特别的,与我们平常所见的现象有什么区别。
激活经验:
当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后,还可以联想以前有什么场景与这个信息或知识有关联,如何去解释当时的场景。
促进参与:
将知识或信息与曾经的经验交织起来,相互解释,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催化应用:
将前几个步骤进行完后的结论,进行梳理,并且构想以后遇到何种情况可以运用这些结论。
——Appropriation
内化 = 体验 + 反思
体验:
尽管我们在阅读时整理了遇到某些情况应该采取某种应对措施的想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现实中必须要按照之前思考的方式进行,所谓知易行难。重在实践。毕竟我们所提炼出来的方法已经经过细致地思考,再综合考虑下当时具体情形灵活应变,是再好不过的措施了,反应快速且有效。
反思:
实践过后,一定要对这些已经成为经验的方法论进行反思,想一想哪里很好,为什么好,适用哪些场景。不断地打磨自己建立好的方法论。体验+反思不断循环,这些能力才会快速提升。
所以我们看到,有效的阅读并不仅仅表现在阅读书籍的那一刻,之后如何运用也包含在阅读的意义之内,毕竟我们阅读的目的都是要使用,要改进,要有效果。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要重在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