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听张潇雨老师的播客《得意忘形》,第三节里通过《降临》剖析了一些语言哲学与线性思维、时间空间相关的知识。看过《降临》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整部小说重心就在人类女主与七肢桶的对话。女主想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与七肢桶进行沟通,而七肢桶的回应令人类非常茫然,它们的语言不像是语言,而是思想的一种直接表达,是一个圆环,没有时间先后之分。而原书中的描绘则是“这是会意象形语标文艺,传达出意思,但与口头语言没有直接关联,不是语音的重现。这种语标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没有与某一个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女主在深入研究七肢桶的语言后,突然掌握了能预知未来的能力。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不太明白,为什么学习了七肢桶的语言就能预知未来。因为女主在学习七肢桶的语言的同时,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有所改变。
电影中用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设来解释这种现象,即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而七肢桶的语言特色在文中也有所阐述:“这种文字系统只适合具有同步并举式思维模式的种族。对它们来说,口头语言是个瓶颈,因为说话需要一个字一个字连续地说。而书写则不同,一眼之下便能摄入一张纸上的每一个符号。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它们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它们没有时间概念,对于它们来说,它们同时体验着历史和未来,也就不会有时间顺序的认知。而对于人类,我们的时间流逝,事件发生都是按顺序来的,所以我们的书写和表达方式都是线性的,我们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线性思维。
说到线性思维,给大家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在播客中张潇雨老师讲到,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要创业,可能他们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立即开始,而是想着自己一定要准备好,要去读个MBA、要去学个管理、要去怎么怎么样,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可以开始创业。但是创业的人多种多样,有精英、大佬,也有文盲和普通人。而线性思维就是把学习准备和创业想成了一个因果关系,给了它们一个时空先后性 。但其实你创业跟你要不要学习进修做足准备没有什么太大的相关性。
线性思维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学生思维”,那么学生思维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环境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系统,角色不多,除了老师就是学生。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条件也不多,要么就是看成绩要么就是看实习的工作。角色种类、评价体系和项目的单一,让我们对事物缺乏多样性的思考。比如要想做到好学生,只要成绩好、实习工作好就行了,这就算是优秀了,但这抹杀了很多其他正确的方式。因为我们接触、了解的东西太少,对待事物就会非要去建立一个因果关系。对一个新鲜事物,总是太着急去归因。但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影响一件事物的可能是无数个复杂的系统。当我们只看向表层,而看不清本质时,我们就掉入了线性思维的陷阱。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步入职场时,总是会有人教导我们要摆脱以前的学生思维,去适应做一个职场人。而有的人可能一直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应用着学生思维在思考判断事物,比如说觉得自己工作完不成,那肯定就是任务太多或者太难,自己无法匹配。可能会因此去埋怨上司分配过多的任务,而不去想同样的任务内容为什么别人可以匹配自己不行,不要只单纯的想着是上司的错,也要多层次发掘问题本质。
在播客中学霸喵提到了一句话:“聪明人只有在明确告知具体任务时才表现优秀”。即其实大部分聪明人都是能力很强的执行者,你告诉他要做什么,他就能漂亮的完成任务。但是如果你只给一个模糊的东西,他可能就没什么亮眼的产出。因为对于执行者来说,他很少去深入思考这些东西的本质,我们不是要去接受大众认同的东西,而是要去主动发现一些看不见的内容。比如说老板让员工写一份产品分析报告,高执行者可能就会做出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数据精确内容丰富,但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只是单纯的罗列和复述。而老板想要的东西肯定不是这些罗列的信息和数据,他想要自己也能找到。对于老板,他更倾向于从员工的报告中发现一些独特的观点和想法,比如产品的优势劣势、发展方向之类的。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思考老板的具体需求,我们很可能就真的只做出了一个分析报告而已。
那么如何摆脱线性思维带给我们的阻碍呢?这就要提到非线性思维了。非线性思维是指一切不属于线性思维的思维类型,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跳跃性思维,比如系统思维、模糊思维等。 它很可能就会不按逻辑思维、线性思维的方式走,有某种直觉的含义,是一种无须经过大量资料、信息分析的综合。《降临》中七肢桶应用的思维显然就是非线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无非是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深入思考,探究到事物的本质。非线性思维方式有助于拓展思路,看到事物的普遍联系。非线性思维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线性思维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线性思维方式是目的,而非线性思维方式是手段。线性思维其实只能处理一些比较简单浅显的事物,一般这样的事情都有很强的因果性。但随着时代进步信息爆发,我们接触到的很多东西已经不能用简单因果来归因,它们往往都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系统,随便改动一个什么就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可能简单归因就是房价太高了,我们没钱,所以买不起,既然都买不起房那我们就只能靠租房解决问题。但这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剖析,为什么房价会涨,是地涨了吗?成本高了吗?为什么我们会没钱,是不是工资不够高,福利不够好之类的。一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可以简单的归因,但是却不会有实质的解决办法。除非我们去深层次的挖掘其本质,从本质上去解决或改善问题。
线性思维很像《思考,快与慢》中的快思考,非线性思维则是慢思考。快思考即专家式直觉、启发式直觉,也包括感觉和记忆等所有无意识的大脑活动。而慢思考则是一种更慢、更严谨,需要投入更多脑力的思考形式。快思考总是简单的把认知当真理,错把直觉当理智决定。所以我们应当多训练自己的非线性思维能力,比如说系统思维。很多事情都不能再简单的以线性思维的方式去解决,用线性思维解决得了一时的问题,却解决不了根本。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非线性思维去思考,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把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结合。简单的事情用线性思维,复杂的事情多用非线性思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