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学习之浅见

        主题阅读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很多老师只有“国家课程”的概念,而缺乏校本课程概念,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缺乏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其次,现行语文教材每一学期只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展了语文主题学习,形成了以教材为主体,以语文主题丛书配套教材为辅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就是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

      在我看来,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因此,有主题的阅读就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善也,真者美也,真的文章,真的文字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

        儿童缺少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儿童缺少的生活和写作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对于少不经事的儿童,书籍就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有主题的阅读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要知道习作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染习得的,一个丧失阅读兴趣的孩子也必然很难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2016年参加昆明新教材培训会和2017年新教材培训会后所做的学习笔记,其中偶尔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做一番整理...
    猪大拙阅读 5,018评论 2 17
  • 文/呱呱鸟 很多人都想当领导,感觉风光。 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领导的角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
    呱呱鸟阅读 2,454评论 4 36
  • 记得很久以前,老师让我们写日记,全班没几个人写,后来改成了周记,还是有很多人在敷衍,在抱怨,再后来,取消,不用写了...
    星尘梦羽阅读 134评论 0 2
  • 心向阳光 看到好的,总会有一些羡慕的感觉,看到比自己优秀的,总会想让自己多去靠近一些,看到漂亮的东西,总想去拥有,...
    朱家朱少阅读 126评论 0 0
  • 评价这场祸事起因是这样的。 每次开车出行,特别是上高速,我都要网上找几段车祸视频分析分析,看看为什么导致车祸,应该...
    2da57e42281c阅读 23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