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淦
清朝乾隆年间,广东三水县衙附近有个戏班子搭着个戏台演戏,每天四乡之民都涌来台下围观。这天演的是《包龙图智断乌盆案》,净角演员扮成包公的模样,刚上台一坐,忽然看见一个人披头散发,脑颅破裂,浑身血迹,跪倒于台上,似乎是请求申冤。净角演员大惊,急忙起身回避。台下的观众也都喧哗起来,声音一直传到县署之中。县令姓马,立即命令几个衙役出去查问。净角演员将刚才的经过一说,而那个请求申冤者则早已无影无踪了。马县令又让衙役将净角演员带进署中,嘱咐道:“那是一个冤鬼。你仍然像先前一样着装上台,如果那冤鬼再来,你就带他来见本官。”
净角演员遵命又扮成包公的模样上了台,那冤鬼果然又跪在他面前。净角演员就对他说:“我是假包公,不能断真案。不如我将你带到县署大堂,求官大人替你申冤,怎么样?”冤鬼点点头。净角演员就站起来在前面走,那冤鬼便跟在后面,一直到了公堂之上。马县令问:“冤鬼在哪里?”净角演员答道:“已跪在堂前台阶下了。”马县令大声唤道:“何方冤鬼,有何冤屈,快快诉来,本官替你作主。”连唤了几声,却无反响,也看不见鬼的形状。马县令以为净角演员在欺骗自己,大怒,正想责罚他时,净角演员已看见那鬼站起身来,直向他招手,似乎是让他跟着走,就禀告了马县令。马县令道:“既然如此,我派两个衙役与你一起跟着他走,看他到哪儿去。如果他隐没了,你们就记住那地方。”净角演员就与两个衙役跟着冤鬼而行,那鬼径直出了城,又在荒野之间行了四五里,进入一座大坟墓中。三人到得墓前,见碑上一行文字,写着一行大字:“监生王某之母太夫人郑氏之墓”。净角儿折了一根柳枝,插在坟前作记号,就与两个衙役回去禀告了马县令。
马县令立即乘轿亲往坟前观看,一面传唤王监生严加审讯。马监生哪里肯认账,磕头禀告道:“小生的母亲不幸于三年前病故,墓中葬的是小生的母亲郑氏。大人如不相信,但请掘坟检验。”马县令一听有理,就命令当场开挖。掘了二三尺深时,只见一具尸体,脑颅破裂,浑身是血,仰卧于郑氏棺上,仿佛是刚刚死去,一点也未腐烂。净角演员一看,正是跪在戏台上的那个冤鬼。马县令大喜,喝问王监生道:“你还有什么话说?”王监生大声呼冤道:“先母逝世时,有数十上百人来送葬,大家都亲眼看着先母下土的,何曾有这具尸体?即使有这尸体,小生必然不能掩尽众人之口,为什么数年来一直默默无闻,非要等这个净角演员揭发出来?”马县令听他说得颇有道理,就问:“你当时是亲眼看着封土完毕才回家的么?”王监生答道:“我看着母亲的棺柩下土后就回去了,以后的事情都是土工们完成的。”马县令微微点头,笑道:“我知道了。”就请王监生提供姓名住址等,将那几个土工尽数擒捉而至,但见他们一个个状貌凶恶,马县令厉声喝叱道:“你行凶杀人的勾当已经败露了,快快如实招供,谁敢支吾,定打不饶!”土工们都吓坏了,连连磕头,供出了实情。
原来,那天王监生回去后,送葬的亲戚朋友们也都走了。其时天已黑了,土工们就在茅棚里休息抽烟。没过多久,有个孤身客人背着一个包裹,前来对火。一个土工发现其包裹里有不少银子,待客人转身而行,就悄悄地与大家商议杀掉他而瓜分其财。那个客人刚走出十来步远,众土工就追上去,一人挥起铁锄猛然一击,打碎了他的脑袋,大家又操起家伙,一阵猛砸,客人登时身死。众土工将尸体扔在郑氏的棺材之上,填入碎土,连夜作成了一个大冢。王监生见他们完成得这么快,非常高兴,工钱之外,又赏赐了他们不少银子。案情既明,土工们一个个被绳之以法。相传他们在掩埋客人尸体时,曾夸口说:“这桩案子绝难明白,可怜的倒霉鬼哟,你如果要申冤,除非包龙图再世。”冤鬼听了这话,就借净角演员扮包龙图时,到戏台上来跪请申冤。
致读者:如果您比较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转发、点赞、收藏……
点关注,更丰富,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