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侯峒曾《与同邑士大夫书》:
典故:①胡引:子文,鬥穀於菟,读音为dòu gǔ wū tú,字鬥子文。《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史籍《会笺》说:“时楚国府库空竭,子文,财巨室,积财不少,故自减少家产,以纾其难也。”
②胡引:卜式,《汉书》卷五十八《卜式传》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元鼎中,徵式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国不便盐铁而船有算,可罢。上由是不说式。明年当封禅,式又不习文章,贬秩为太子太傅,以儿宽代之。式以寿终。
③胡引:虻负,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
书意:1句,刑部尚书徐石麒传来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公启,已经传达遍吴郡。2句,郡县及常熟诸位老先生也收到了。3句,现在把这件事(胡案:指收捐献的钱粮)交给了我,我不敢隐瞒,也不敢迟疑。大概是因为(与两位尚书的)关系是上下级。4句,形势到了燃眉之急,我们应该仿效斗谷於菟毁家纾n难,随从卜式为国输送钱粮。5句,我不怕能力有限,只是(竭尽全力操持这件事)罢了。6句,凡是原意与我共同对付敌人的(先生),各人依照自己的愿力,请填写(捐献名目数目)在书启的左边,方便报告回复。
(4)侯峒曾《答史大司马书》,书意:1句,闻听北京之变,大为悲愤。2句,端午听到消息,大哭着离家(给你送粮饷),不料半路上,孤船在半夜为人劫掠。3句,我逢难的那一天,正是(先生)义檄颁布的时候。4句,我伏在枕头上诵读,大哭几乎要昏迷。5句,(我决心)只要活着,发誓奉从你的命令,激励发动义勇人士,苦劝人们捐输钱粮,共同解除天下的担忧,来昭雪如天的愤恨。6句,以前拜读徐尚书发出的你的书信,就把全部的捐献带着给你送去,,但是被人劫掠、了。7句,但是我依然会毁家纾难,在众人之前。
(5)范景文《与冒辟疆书》:典故:①胡引:抱膝之筹,《三国志 卷三十五 蜀书 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书意:1句,我在南京等待帝王的处分,背负着这个重大的(希望寄托),正是南北交响内核时候,即便是禅心揭虑,也不能想出有效的办法。只好侧席求各位贤能之士,天天盼望着与匡时之胸怀的人,共同商量办法,来救济时难。2句,昨日承蒙你的拜访,我正在与茅元止倡议勤王,和刘履丁商议派发(倡议)。3句,明天早上报告给你,来定下重要(策略)。4句,只是希望先生你的人说出有效方法,让我借助于你的贤明,救助现在急迫情况,是国家的希望啊!
史籍未翻译,网上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