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第二个月,是母亲节。以前,觉得这完全是人为了给自己找到消费的名目,强行设立的一个节日。现在想想,这是如此的肤浅。
上一次见到母亲,是在今年的春节,一家人热热闹闹过完春节,兄弟二人又要分别带着自己的家庭成员从老家与父亲道别,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母亲要随弟弟一家远道四川给他们带二孩,考虑到她严重的晕车,我们劝她坐火车去,但她坚持说坐弟弟的车同行。有一段路我们是同行的,她就跟我说,其实她特别的担心坐小车,因为一想到要坐车,就会联想到晕车的各种难受。也道出了坚持坐车的想法,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省那几百块的火车票钱,这个够一家人一周的伙食开销了。
与母亲真正待在一起的时光,是非常短暂的。农村条件差,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住校,一直到初中,都是一个周回家一趟。后来到了城市上学,就变成了差不多半年一次。再后来工作了,每年过年是唯一一次能与她见面。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见她的次数更是不确定了。
记忆中,对母亲有几次非常深刻的记忆。
大约是在小学时,一起喝母亲参加外婆的葬礼。回家的路上,在回村的那个小道上,母亲轻轻跟我说,那天是她的生日,她说以前外婆总会记得给她煮上一个鸡蛋。儿时不懂事,觉得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那么一句话,却深深印在我的脑中,年岁越长越能体会她当时的那种心境。
2015年儿子刚刚出生,母亲过来帮我们一起照顾小家伙。她很少来和我们同住,来的那个月天气非常的热,一个人每天起来去采办一天的食材,然后照料自己的小孙儿。我忙于工作,能帮上的忙很少。一个周末,我和她带着儿子出去透风。回来到门口,临进门时,发现她满眼的泪光。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很快用手遮住脸背了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吃完晚饭,她就经常一个人去到小区附近的休闲走廊独自坐到天黑才回来。慢慢才意识到,是自己与她的交流太少,总以为一家人,已经那么熟悉了,家长里短也没有更多可说的东西。没有考虑到这于她来说,是如此的陌生,去适应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这一次,母亲走的时候,给我留下的是她坐在大巴车上那憔悴的面容。
对于母亲,能记起的实在不多,真是一个不合格的儿子。
也会想每个周至少要和她打一个电话,通过视频让她看看自己和孙子。就是这简单的事情,也是断断续续的没能严格做到,如此的不称职。
回想三十多年的母子情,亏欠的不只是自己的良心,更多的是对一位母亲的恩情几于没有任何表达。
自己常说:
看一个人,不只是看他怎么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
写这些文字,是对自己心情的梳理,更是记录对母亲的歉疚。记录只是一个当下的行为,这个行为是否又持续性,还需要日后的坚持。其实,母亲对自己从来没有提过任何要求,是要自己主动一点,勇敢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每周给她一个问候,带着儿子给她一个视频电话,让她对我们的近况放心。不要放纵自己,从现在去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希望能创造更多的机会,一家人能在一起度过更多美好时光。
母亲节前夜写在女儿国,致我爱的母亲,祝您安康幸福。